班车开到家门口 轨道铺向湄洲湾
钢筋铁骨道路畅
图为秀屿富民路 郭南保/摄
图为高速公路 郭南保/摄
图为福厦铁路施工现场 颜青山/摄
图为常太莒溪至九鲤湖旅游公路 颜青山/摄
千年寂寞的群山沸腾了! 2008年12月28日,当最后一段4.5米长的水泥路铺好时,一条14公里通往海拔650米的“天路”大功告成。这一天,榜头洋山基点村从此告别千年来要绕山36弯出行的苦。这一天,诞生了一个新纪录,随着洋山村这条水泥路的竣工,莆田全部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标,在全省九市中仅次于厦门、泉州之后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通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兴化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1978年,当年莆田地区所辖的莆仙两县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热潮,两县45个公社中共有29个实现社社通公路。这是改革开放初期莆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一笔,为城乡经济全面对接创造了条件。
1984年,福厦公路莆田段43公里公路首次整治工程结束;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福厦公路莆田段继续拓宽改造。随着时代的变迁,公路越建越宽,但是交通却越来越拥挤,作为莆田境内的交通大动脉,福厦公路莆田段对推进经济发展的历史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2003年开始的五年里,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0.58亿元,实施项目1086个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水泥路3002公里,建设里程是2001年前52年沥青、水泥路面总和1267公里的2.37倍。全市54个乡镇、970个行政村(居)、501个老区村全部实现通水泥路目标。同时,全市25条县道699.9公里全部实现硬化,结束了县道“土路”的历史。到了200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6352.99公里。全市公路路网以国道为主骨架,县区干线公路为补充,农村公路为基础的路网得到全面升级,实现乡镇通县区、通市区的“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三纵三横”的公路格局。随着农村公路的开通,农村客运也全速发展起来了,班车开到寻常百姓家门口,农村客运覆盖941个村(居)。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多少个日日夜夜中,雨鞋、手电筒、扁担、硕大的解放鞋还有蓑衣、斗笠伴随着农民们身边。举个例子:早在1000多年前,莆仙人民就开始种植甘蔗,这里的甘蔗不但产量高,而且含糖量多,甘蔗收获季节的田野里人声鼎沸,一幅丰收的美景,可是路不通或山路崎岖不平,却愁死了蔗农。上个世纪80年代的白沙镇坪盘老区村,几乎没路,交通闭塞,全村1000多人几乎都生活在贫困线上。经过10年奋斗,终于开通了通往常太镇长达11.6公里的公路,通村公路建成后,坪盘村处处欣欣向荣,仅枇杷一项人均增收1100元。现在,坪盘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标杆和典型:水泥路村道设置了路灯,建成公共停车场和人工湖,湖中有美丽的小亭,湖边杨柳依依,与山上的枇杷相益成趣。同样,目前已建成的九条通往景点的旅游公路,为“假日之旅”“海滨之旅”“红色之旅”开辟绿色通道,农民不出门,坐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钱。从坪盘的村道再到“旅游不转车,乘车不转道,景点串一圈”的公路格局,无不印证了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古老信条——要致富,先修路。修好路,好致富。
2009年7月11日,福厦铁路莆田段铺下了第一根铁轨,宣告莆田高铁时代的来临。福厦铁路、第一条“莆字号”铁路向莆铁路以及湄洲湾秀屿支线,三条铁路一下子改变莆田“手无寸铁”的历史。其中,福厦铁路将于今年11月31日投入使用,向莆铁路将于2011年建成,此两条高铁像两只气势磅礴的巨手,一下子就把千年来作为一个独立地理单元的湄洲湾直接纳入长三角、珠三角和内陆的大动脉中。从此以后,自秀屿港到华中、华西,可朝发夕至。
与此同时,我市正在加快莆秀高速公路的建设,争取提前半年竣工。莆秀高速公路是莆永高速公路的一段,而莆永高速公路莆田段将于今年先行开工,2013年投入使用,全线横跨4个县(区、管委会)8个乡镇,长 63公里,预计投资53亿元。这是我市继福厦、向莆铁路、莆秀高速公路和福泉高速公路扩建之后的又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我市实施“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一步。
以港口为核心的集铁路、公路、机场为一体的综合性、立体式交通枢纽正在逐步形成,湄洲湾港口将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从草鞋伴随着泥泞路的当年,走向轿车冲梭水泥路的今天,星罗棋布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横着看像一首首时代浩歌,矗立起来看像一座座时代丰碑。 (时报记者 凌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