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阳桃李竞芬芳
【发布日期:2009-08-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文献名邦兴教学 海滨邹鲁才俊多
莆阳桃李竞芬芳

▲图为莆田二中校园一角

▲图为莆田一中校园一角

▲图为莆田一中语音室

▲图为莆田二中学生阅览室

图为仙游私立一中绿色网络室

“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鲜花,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这是唐朝莆田人翁承赞《书斋漫兴两首》中的诗句。在中国宰相谱中,翁承赞是莆田第一位入谱的宰相。翁承赞的诗句,像一盏在时空隧道传递千年的煤油灯,见证了莆田科甲鼎盛、人才俊秀的灿烂星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具有“赤脚”精神的莆仙人。

今年高考录工作取接近尾声,从最新发布的情况看,今年我市的高考成绩更加喜人。从2003年开始,莆田高考质量一直跃进全省前列,而自从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超过万人,达到11081人后,本科上线人数逐年大攀升。
宛如一幅长卷的舒缓展开,在莆田教育的发展中,我们依稀可见太多的动人景象。
1978年,莆田县有2624人被各类大中院校录取,录取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地之最。这是莆田人“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优良传统和1950年代全国“高考红旗”的真实写照。
在恢复高考的头年中,仙游师范语文退休教师杨宗华的3个子女考上大学;仙游师范数学组教师陈金辉4个子女同时金榜题名;现供职于市供销社的黄劲松,时年22岁的他和25岁的舅舅同在一个生产队,两人同时报名,同时进考场,坐在考场的前后桌,舅甥同科考上中专,在当时黄石街成为一段美谈;现供职于荔城区供销社的郑亚飞,当年在忠门半岛的煤油灯下深夜苦读,两个鼻孔都被煤油烟熏黑了,像名煤矿工人——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莆田人好学成风,代代相传,科甲鼎盛的身影。
1983年9月莆田设市,当年,莆田有1360学子“金榜题名”。从建市开始算起,到今年,莆田共有23万左右莘莘学子考上大学,这期间的2000年,报考人数首过万人大关;2003年,普通高考本科录取率居全省第一;2006年,本科上线人数首破万人大关同时,总录取人数也首破2万人大关。
教育是有周期的,像庄稼人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新千年伊始莆田教育成就灿烂如虹,得益于1990年代的那场“营造跨世纪工程”。1991—994年,莆田打响三年初中校翻身仗;1994—1997年,莆田趁热打铁,紧接着打三年“两基”攻坚战,这期间,全市新建66所初中校和几百幢中小学新教学楼,群众捐资达7个亿,创造了一个闻名全国的近似神话的奇迹。仙游自古教育兴盛,魁才韵士辈出,学事之兴追邹鲁,人文之盛冠八闽,古传有“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之佳话。1994年,初中校翻身仗接打响时,仙游出现了万人捐款现场。
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莆田又出发了,开始新的征程:打响“双高普九”战役。全市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26.3万平方米,2003-2006年间,全市建成了6所省级重点职校、2所市级重点职校,新建民办普通高中9所、职业中学3所。市直莆田一中、莆田二中率先打响了高中新校区建设的攻坚战。2003年,莆田一中顺利搬迁,高中新校区建设投入1亿元,占地面积160多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2005年,莆田二中搬迁,总投资1.6亿,占地面积230多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两所学校建成后备受瞩目,成为新世纪莆田教育的一大亮点,在两所学校的带动下,全市普高扩容扩建工作如火如荼,新建、搬建、扩建,校园面积成倍扩大:莆田四中搬迁到新市中心学园路;莆田十中增150亩,莆田六中增80亩,莆田侨中增80亩,还有莆田十一、十二、二十四、二十六中以及仙游二中校园面积均在30亩以上。目前,我市拥有1000多所中小学,高中校已有50多所,其办学规模可完全满足“十一五”提出的普及高中的要求。
莆田的高等院校创办工作从建市初期就开始。1985年,莆田创办兴化职业大学,后来又创办莆田师范大专班、莆田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成立了我市历史上第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莆田学院,2004年成立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海滨邹鲁发新技。
一场惊天动地的初中校翻身仗,一场浩浩荡荡的高中扩容会战,一场群策群力的危房改造行动,回顾这么多年所走过的一条艰辛与辉煌的教育之路,人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莆田经历了千百年来最为深刻的变化。(时报记者 凌明信)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