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大水缸”:一座巍峨的丰碑
【发布日期:2009-09-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东圳水库全景图

从靠天喝水到喝自来水,从苦涩难咽的“海淡水”到甘甜醇美的自来水,60年来,在党的阳光沐浴下,莆田饮水变化的点点滴滴,真实映衬出莆田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东圳水库泽施万家

50年前东圳水库施工场面

说起莆田的饮水,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忆犹新。“以前我们喝水靠天下雨, 有了东圳水库以后,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参加过东圳水库修建,如今年逾八旬的林天海老人回忆修建时的情景无限感慨:“那时在县委统一组织调派下,我们全县12个公社除了山区3个和南日岛外,其余8个公社不分农林牧副渔各业,统一按劳力比例分配施工任务,全线上场民工、技工有9万多人,实行包工、包劳力、包工具等。”自1958年9月下旬全部民工上场后,整个工地沸腾起来了,真是“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工地上黄尘滚滚、铁锄飞舞、担子如飞,规定10天为一战役,评比流动红旗,每月三战役,抢时间、赶速度、保质量,起早摸黑、日夜苦战。在工地上实行军事化,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们走路喊 “一、二、一”,女战士身穿红绸衣打夯,打夯歌震动着山岳,人们说,建设东圳水库,连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在正常条件下,如此大的水利工程,需要一、二年勘测设计,两、三年现场施工才能完成。而事实上,东圳水库自1958年勘测定线至1960年春放水灌溉,只用了不到二年时间。就是这样,在政府的号召下,莆田人用肩挑用手抬,自力更生动手修建第一个水缸——东圳水库,初步解决莆田人民吃水问题。
莆田幅员辽阔,没有外援、单靠老天下雨,东圳水库水源远远满足不了全市用水供给,且问题愈见突出。1971年3月,莆田开始筹建外度引水工程,成立了莆田县外度引水工程指挥部,把萩芦溪外度流域的径流,通过修筑渠道引水入库,增加水量来缓解东圳水库下游的工农业和居民生活日益增强的用水需求。东圳库区管理局局长陈景华说:“共筹集了资金200多万元和许多紧缺的器材物资,1971年年底组织8万多民工上场,以公社为单位分成18个民工团。驻军在器材运输方面给予很大支持。”据陈景华介绍,外渡水库于1972年7月1日建成通水,如今这段33公里的外度引水明渠已为隧洞所取代,2004年11月,莆田东圳水库外度引水隧洞工程,又将萩芦溪上游4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水源跨流域引至延寿溪东圳水库,年设计供水1亿立方米以上。东圳水库外度引水隧洞工程一步步成为湄洲湾北岸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之一,同时也为我市发展临海工业和湄洲湾港口建设提供重要水源。

金钟水利枢纽工程成为莆田“第二水缸”

金钟水库大坝施工现场

莆田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1/3,且时空分布不均。面对严峻的水情,决定着莆田必须未雨绸缪,寻找建设第二水源点。于是,经慎重考虑,一个以供水为主兼及灌溉投资6.18亿元的金钟水利枢纽工程便应运而生。该工程2010年通水后将惠及仙游、城厢、秀屿、湄洲湾北岸等县区沿海11乡镇120多万民众和沿线、临港工业,根本解决其生活和生产用水,也为仙游县9个乡镇35万亩耕地、果园提供灌溉保障。金钟水利枢纽工程现为福建最大在建水利枢纽工程。
市水利局副局长黄国富告诉记者:“2006年4月,大家盼望已久的位于仙游石苍乡境内的金钟水利枢纽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标志着这一跨流域引水供水工程正式进入实施建设阶段。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莆田水资源配置,改善莆田供水格局,有效解决莆田东南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

“甘泉工程”惠及40万海岛居民

平海湾跨海供水工程施工场面

解决了陆地居民的喝水问题的同时,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还在为喝水犯愁的海岛上居民。作为一个惠及南日岛及埭头半岛40多万人口的重点项目,莆田平海湾跨海供水工程被誉为“甘泉工程”,因为它不仅能解决岛上群众的饮水困难,让群众喝上健康的放心水,而且对突破南日岛的经济发展“瓶颈”,尤其通过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后,将更快地发展水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和旅游经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7年11月8日,是工程竣工通水的日子。年过半百的南日岛万峰村老支书黄志顺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一天,南日岛像过节一样热闹,从海边码头到南日供水厂的道路上,近万名穿红着绿的群众自发排成2公里长的人墙,夹道欢迎前来参加跨海通水庆典的省、市嘉宾;驻岛部队也摆开方阵,擂响雄壮的车鼓。庆典仪式上,掌声伴着鼓声激扬,泪花伴着鲜花绽放。

金莆供水工程惠及百万人口

继平海湾跨海供水工程之后,我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惠及群众最多、覆盖区域最广、供水管线最长的供水工程——金莆供水工程又开始建设。该工程从金钟水利枢纽引水隧洞鲤城办事处北宝峰出口开始,向莆田市城区、仙游东南部、城厢区及秀屿区西南部供水,沿途覆盖5个县(区、管委会)11个乡镇,供水管道总长96公里。市委市政府计划用两年时间,以金钟水库为水源,跨流域把水调往莆田各供水区,实现金钟水库、东圳水库双水源联合调度,以形成互为备用、互为补充的环状供水体系。设计日供水能力50.11万立方米,将惠及群众119.89万人,成为全市村村通工程的骨干,从而基本实现全市村村用上安全卫生水。
2008年初,针对我市部分农村地处海岛和沿海企业密集区,长期存在着水质问题,莆田启动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让零星分散村落的老百姓都能喝上自来水。全市共开工建设日供水500吨以上水厂21座,日供水500吨以下水厂193座。到今年,我市有170万群众喝上安全卫生饮用水。

(时报记者 吴芹芹)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