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纵八横快车道 百座桥梁铺坦途
莆田港口城市交通大骨架形成
图为荔涵大道
明天就是新中国六十华诞的喜庆日子,而我市精心打造的一批精品城建工程竣工了,为国庆献上一份厚礼。
古府新市展新姿。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至明、清时,莆田城有15街46巷,解放前,莆田城有19街56巷,建有“九头”“十八巷”。长期以来,老百姓生活在“出门两只脚,货运一肩挑”的状况。20世纪六十年代初,莆田老城区街巷总长也不过5.93公里。改革开放以来,莆田大举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现在的52.21平方公里,是1983年9月莆田建市时的11倍,城镇人口增加到115.6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7.5%。
从1997年起,莆田市为打开通道,将机关办公楼拦腰切断,“撕”开一道宽40米的口子与旧福厦路相连,文献路成为全市唯一的东西走向街道,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先后实施了三批“18个城建项目”,其中以城市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配套建设是这期间的重头戏,先后实施福厦路段、胜利路改造工程、学园路南段打通、东圳路、梅园路、东园路东段建设和兴安路、东大路(福厦路至十字街)、旧福厦路东段、石室路中段改造工程。近几年,在实施“北扩南进,东改西进”的城市建设战略过程中,城市道路面积剧增。
目前,莆田已建成城市道路总长度632.8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从1983年的4.6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12.96平方米,先后建成了七纵八横的城市道路,建成荔园路与荔港大道互通立交桥及张镇、岳公桥跨木兰溪大桥等94座桥梁,形成了安全、快捷、顺畅的城市交通网络。港口城市建设的交通大骨架已初步形成。同时,城市主干道安装路灯61336盏,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亮灯。城市公交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从1993年市区开通第一条公交线路,到如今拥有20条公交线路,其中包括1路车和21路车两条精品示范线路,其本覆盖城区各个功能区和市郊地区,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公交管理体制,从今年4月1日开始,莆田公交车正式使用一卡通IC卡,莆田公交进入数字化时代。同时,在全省率先实行“老人卡”,可以不限次数使用。这数项措施是城市文明进步和公交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莆田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为广大乘客提供方便、省时、快捷、文明、经济的优质优价公交服务。
文献路是莆田市区一条最早的商业街,东拓工程完成后,功能设施齐全、市政设施完善的文献路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省运会在莆召开。莆田建市时,文献路东起文峰宫百货商店,西至旧体育场北侧的“石厝”,长不过几百米,宽也只有20米。现在文献路已发展为长2.5公里、宽40米的城市主干道和繁华的商业街。
延寿路是莆田市区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它是莆田城市实施“北扩东进”战略中诞生的一个经典之作,从而促进城市东部体育、文化板块形成。明年省运会,全长4.2公里、路宽40米的延寿路是体育场馆周围的主干道。
当文献路延伸至凤凰山市政广场时,人们感受到一条商业街的繁华景象;当荔城大道修成时,人们阅读到城市道路因宽畅而带来的那种气魄;当荔园路竣工后,人们欣赏到城市道路绿化的美丽;当延寿路建成时,人们目睹到城市道路给周边所带来的磁铁效应;当东园路打通后,人们发现到:莆田城市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居民出行越来越方便。□时报记者 凌明信/文 通讯员 郭南保/图
图为荔城南路
图为东圳路
图为梅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