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走近“非遗”枫亭元宵游灯传承人
【发布日期:2009-10-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枫亭元宵游灯中出类拔萃的双龙灯

在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仙游县麟山宫皂隶舞榜上有名。皂隶舞俗称“乡人傩”,源于汉代的傩舞,也是古代官员出巡时用于鸣锣开道、耀武扬威的仪式。麟山宫皂隶舞是枫亭镇每年元宵出游和游灯中的民间舞蹈。
始兴于宋、盛行于明的仙游枫亭元宵游灯先后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麟山宫皂隶舞又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枫亭元宵游灯的文明传承备受关注。近日,笔者走进千年古邑枫亭镇,拜访两位第四代传承人,感受民俗文化的荣光与辉煌,体验坚守民间文化的艰辛与寂寞。

林春泉:继承保护 任重道远

老艺人林春泉在制作菜头灯

1959年开始学艺的林春泉是菜头灯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今年79岁。
当年,林春泉因兴趣爱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师承当地老艺人吴可为,学习制作花盆菜头灯技艺。花盆菜头灯是枫亭元宵游灯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仅有兰友、学士两个社区七八位老人掌握这项制作技艺。“把菜头灯技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最大心愿。”谈起菜头灯,林春泉显得十分兴奋。30多年来,一年一度的枫亭元宵游灯中,兰友街的花盆菜头灯总是独领风骚,广受欢迎。
选料去皮,精雕细刻,水中浸泡,安装制灯hellip;hellip;这些制作工序早已深深烙刻在林春泉心上。“孔雀开屏”“双凤串牡丹”是林春泉最得意的作品,这些作品要用60余块萝卜镶嵌、拼接、组合而成,4个人要花2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没有细心、耐心、专心是做不出来的。“菜头灯代表兰友街的形象,是个传统的文化产物,沿途观众会评头论足,只有抱着一颗虔诚宁静的心,才会乐在其中,不计较报酬,再苦也甜蜜。”林春泉介绍说。花盆菜头灯底座形似花盘,铁架围扎,上部不同造型的萝卜灯连缀穿梭,晚间灯火明灭,远观效果最佳。整个灯架长和宽约0.9米、高1.8米,菱形状,七八盏灯绵延穿行于大街小巷,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刘吉石: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

游灯前,刘吉石将小演员固定在彩灯架上

新颖的百戏彩架灯堪称枫亭元宵游灯中的一绝。制作彩架灯取用双铁支作主轴,中段装上坐垫,用铁器佯装各种兵器和导道,便于脚踏,或置放盘子、茶杯、花果等。底部用木架和木板钉牢,以花布遮幔,配以山水图案作背景,由多名10岁左右的儿童,身着戏装,扮演戏剧典故人物,凌空悬立,运转自如,出奇制胜,扣人心弦。彩架灯融汇灯艺、戏剧、杂技和画景等多种艺术,糅合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时代文化等多种元素。
彩架灯始于清末,至今已传承五代。70岁的刘吉石是第四代传承人,他同样也是兰友街群众热捧的明星。刘吉石1950年跟随父亲刘宝泉,老艺人林开玉、刘德实等人学艺,很快入了门,并使彩架灯故事题材多样化、人物扮相现代化、灯艺画面动态化,呈现出内容丰富、品种繁多、花样翻新的可喜局面。
如今,年过古稀的刘吉石步履蹒跚,行动不便,但思路敏捷,声音洪亮。他说,这与他多年爱动脑常思考有关。年年游灯,年年各异,年年精彩,如果总停留在旧样式上,恐怕很难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群众前往观看。因此,刘吉石每年至少要更新三分之一的老节目。
安全、惊险、刺激,是刘吉石追求的技艺目标。他几乎每一年元宵都要拿出一招新鲜的绝技来,而且他总是集思广益,从不保守,把技艺传给本村人的同时,他还教会了附近霞街、学士的薛金华、陈金荣、陈德棋等10多名学徒。“这项技艺是个重体力活,没有几个帮手不行。而且,要发扬光大这个lsquo;非遗rsquo;项目,保密守旧也是不行的。一句话,只要有人愿意学,我愿意无偿教会他。”刘吉石说,“我几十年来做彩架灯,从没有拿过一分钱补贴,只是近两年每次享受200元左右的水果费。但是,这是我的选择,我从来就没后悔过。”(陈各辉)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