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带领百姓在温暖中前行的村官
【发布日期:2009-12-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四年间,一幅幅温暖的图景,在一个7000人口的行政村处处升腾:村落绿化了,道路硬化了,环境洁化了,沟渠净化了,夜间亮化了。他用踏实的足迹,一步步托起一个新农村的希望。
认识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身体结实,看上去他是位地地道道的“农阿兄”。他就是盖尾镇仙华村委会主任陈金涛。
早些年前,仙华村是挑缸卖瓦远外闻名的村庄,但仙华的人民能吃苦耐劳,艰辛奋斗闯出生活的新天地。2006年,仙华村两委换届选举,王秋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民推选陈金涛为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两委”班子工作配合默契,陈金涛和王秋宗齐心协力当好领头雁,坚持以民为本,一心为民谋福祉,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盼”事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力构建和谐新农村。2006年7月至今,他们着力改善民生,为村民做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实现他们在村换届选举时许下的承诺———

仙华村是个拥有近7000人口的行政村,为了把钱用在盖村里小学的新教学楼,村里一直没有一座办公楼。仙华村是周边邻村有影响的行政村,村民说:“仙华在盖尾镇里是较大的行政村之一,村里不能无村部,咱们丢不起这个脸”。陈金涛和王秋宗没有辜负村民的期望, 在他们多方协调努力下,很快地筹到资金,建成了村部的办公楼并投入使用,成为仙游县村部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村,村部办公楼竣工时,市委副书记蔡尔申还代表市委前来祝贺。
为了解决村里2000多人饮水困难问题,陈金涛多方筹资40万元修建村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成为市里村村通饮水安全工程的典范,福建日报等省、市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对这项民心工程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外,村里还投入资金建立7个垃圾池,有力地转变了农村公共卫生脏乱差现象,改善了村容村貌。
在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过程中,陈金涛和王秋宗带领村“两委”班子从村民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实事入手,努力做到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让群众得实惠。连接仙华村南部和东北部的村道,原来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群众出行、学生上下学、上千名职工上下班都不方便。陈金涛和王秋宗决定把修好村路作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一件实事来抓,经过不懈努力,一条长1500米的硬化村道建成,从而为全村的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也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陈金涛和王秋宗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采取“政府投一点,能人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行路难、过桥难等问题。从今年3月开始,他们便积极组织,村民踊跃参与,一条从村老协会至瑶顶土地公长2公里,路面宽度6米的村道建成。该村靠木兰溪南岸有座危桥,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车辆无法通行,行人过桥提心吊胆,改建这座危桥群众呼声强烈。陈金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得到上级下拨26万元的支持,还缺口一大笔,他们又多方筹资到9万元,把原来只有3.5米桥面扩建为7.5米,新建一座跨度30米的桥,该工程已于上个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不但方便了周边村民的交通运输,还使邻村的村民受益。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人皆有之。陈金涛和王秋宗以身作则,热心兴教助学,重视人才培养,每年都有垫支资金用于支持助教奖学的公益事业。在他们的表率下,该村在外事业有成的乡亲自发捐资,村经济能人又踊跃参与,兴学襄教蔚然成风,铺筑了一条振兴教育路子。从2007年由村两委倡议在外乡亲设立“教育基金”以来,已有70多名品学兼优和贫困的学生获奖助,奖金达15多万元。其中,考上博士生奖励1万元、研究生奖励3000~5000元,考上一类本科奖励2000元、考上二类本科奖励1000元、考上三类本科奖励500元;同时,还资助了一批贫困生,让他们也读得起书。村里校舍漂亮了,寒门学子安心了,教师待遇提高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老弱病残的群体,陈金涛多么渴望为他们营造一个蔚蓝的天空,每逢佳节都会为老弱病残的群体送去一份温暖,每人慰问金虽然只有500~1000元,但这是“村官”心系老弱病残的一份真情。自2007年至今,获得资助的老弱病残有60多人。
仙华村是个人口众多的行政大村,但2007年至今,村里的民事纠纷事件大幅下降,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陈金涛极力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有效地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顺、社会和谐。就业是民生之本,力促村民就业就是带领他们在温暖中前行。数年来,仙华村有上千社会闲散劳动力得到了就业,几百劳动力向外转移,有的成为新型企业老板,有的成为致富能手。 (时报记者 林锦堂)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