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妈祖文化在汕尾的传播
【发布日期:2009-08-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为汕尾凤山妈祖庙

妈祖文化在汕尾影响极大,有显著的地方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莆田林氏把妈祖信仰带到汕尾
“据历史传记和实地查考,在lsquo;宋元之际rsquo;,由于战乱,从福建莆田、湄洲一带的林氏族姓迁徙到陆丰县时,就同时把妈祖信仰的习俗也带到了陆丰,并代代相传下来。如现在的博美区霞绕乡林姓的先祖就是在福建莆田。他们在霞绕建第一个宗祠时,就奉祀妈祖。”
“早在800多年前,由于战乱,他们(林氏后裔)从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举族南迁,其中部分林氏难民在今陆丰市碣石湾的乌坎港滨定居,繁衍生息。人到哪里,lsquo;娘妈rsquo;(妈祖)的分灵,也随之奉行,其中部分裔孙迁居地大物博、环境优美的博美镇经商定居,并建造博美天后宫。“
“甲子天后宫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距今800多年。hellip;hellip;其建筑形式,就具有宋代特征。宫为五进一大院,硬山顶、木斗拱结构,石柱粗大。但经清代维修,却具有清代乾隆年间嵌瓷、鎏金木雕、铜雕的时代建筑特点,是一座典型的宋代建筑。”
上述资料准确记载了妈祖信仰来到陆丰的时间和地点,而对于妈祖信仰来到海丰及其汕尾,现在的资料表明稍晚些。
明朝时期,妈祖信仰在古海丰沿海地区(过去的海丰县管辖汕尾及其陆丰)就有一定影响。这一点通过当时的妈祖庙数量便可以了解。“天妃庙有三:一龙山,在龙山之麓;一长沙,在丽江之左。俱正德中,知县杨继荣建。一大德,在县东大海之滨。其在祀典也,是以书。”该时期是在嘉靖(1522-1566年)年间。
“传说清乾隆五年(1740年)春,朝廷命官赖天祥、林景等乘船航行至汕尾海面,黑夜遇大风暴,望见有灯火之处,靠岸避风。天明才知道此地是lsquo;大华天后庙rsquo;。官船保得平安,回朝奏本,圣旨令其重修大华天后庙。至今人们称此庙为lsquo;圣旨妈庙rsquo;。”“回谰保障”四字勒刻于汕尾大华天后庙后面的石壁上。大华天后庙建于清顺治(1644-1661年),距离当时的传说有近100年了。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自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福建莆田建第一座妈祖庙(顺济庙)以后,妈祖信仰就逐渐传入海陆丰地区,成为海陆丰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汕尾地区富有特色的妈祖信仰
(一)妈祖信众的特殊性
在海陆丰地区的妈祖信众中,妈祖并非是唯一的神,也就是说,广大信仰妈祖的信众,既可以崇拜妈祖,也可以崇拜其他的神。在海陆丰地区存在着众多的神,如玄天上帝、三山国王、观音菩萨等。这种信仰方式表现为与传统内陆文化不尽相同的海洋文化特点:即开放性和融合性,正是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妈祖信仰才得以延续和发展。
另外,海陆丰地区的妈祖信众、信仰妈祖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以偶像崇拜、布施修行、祈福、求行好运为主要形式,追求的全是一种世俗生活中的功利目的。”信众沿用各种民间习俗和各种祭拜形式,祈求妈祖神灵保佑平安和顺心如意,并没有一整套教规,广大信仰妈祖的信众在过去乃至今天,并非真正认识妈祖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这本身就是与宗教信仰的重要区别。
“汕尾人氏,祖籍多为福建,尤以中海渔家亦从闽省而来,故早在顺治年间,渔民多在红海湾一带以捕鱼为生,以舟楫飘泊为家。早在300多年前,人们便在lsquo;牛头港rsquo;南面沙滩的新宫处建lsquo;安美天后庙rsquo;,意在祈求海神娘娘保护汕尾(lsquo;尾rsquo;即lsquo;美rsquo;)全境人民平安。此外,在新港大华山麓下,也建有一座lsquo;天后庙rsquo;。这两座小庙的香火是从福建奉请而来,渔家商旅,长年奉祀,香火不断。” (柳青黄 龚亚东 林祖参)

(未完待续1)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