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妈祖信俗
【发布日期:2012-10-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湄洲岛位于福建中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海峡西岸,这里是闻名海内外的妈祖文化发祥地,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核心区的所在地。湄洲岛的百姓将母亲的大爱集于妈祖身上,亲切称之为娘妈、姑妈、妈祖。百姓家供神像、门贴妈祖平安符、胸挂妈祖玉像、衣藏妈祖香袋,视之为慈母。或在父母外出之时,将小孩托于妈祖庙看护,渔民出海时必祭妈祖,船上也必供妈祖神像。家庭举行“谢恩”、“拜忏仪式”,整个家族成员男穿蓝色长袍、女着红色礼服、儿童必为“妆阁”,结队前往湄洲妈祖祖庙请香。请客以吃“妈祖面”为高贵礼节,妇女们以着妈祖服、梳妈祖髻为美。妈祖信俗与百姓的生活水乳交融,世代相传。

一、“摆棕轿”
“摆棕轿”,顾名思义是一种扎有棕丝坐轿的器具,是一种具有民间传统特色的“妈祖舞”,按照其独特的动作跳着某种舞蹈一样,给其伴奏的是鼓、锣、钹等打击乐器,按照特有的律谱敲出特别的音乐。而“摆棕轿”是妈祖在哪里驻跸就摆到哪里。“摆棕轿”是在妈祖庙前或者是妈祖驻跸人家门前广场或院内架起木柴、点起火堆,由九位小男孩,执着九支小三角旗,十八个成人抬着九把棕轿沿着火堆,小孩在前面摆(跳舞)成人抬着棕轿在后面舞。而对于服饰的要求是,小孩着蓝色上衣和蓝色裤子,然大人则光着膀子穿着短裤,脚下扎着“脚令”,腰间绑着带子。随着鼓声起舞,广场上的火烧得越旺,“摆棕轿”的队伍围着火堆舞摆得更热烈。整个过程要持续2个小时左右,中间过渡阶段可休息,群众围观,欢声笑语此起彼落,好不热闹。小孩举着小旗摆、跳、舞,接着大人抬着“棕轿”跟着翻、倒、举,按其独特的谱序进行。“摆棕轿”次序为:1、四角亭、三角火云腾;2、四角亭、一五团;3、四角亭、六角火云腾;4、四角亭、七云年;5、四角亭、六角跳火云;6、四角亭、六云年;7、四角亭、九云年;8、四角亭、四角跳火云;9、四角亭、八云年;10、四角亭、乌龟脱壳。据说这“摆棕轿”是妈祖托梦给生人的图谱,“妈祖是喜欢看的”。所以妈祖一行动,这“摆棕轿”如同随从一同前往。传说故事,其实质是一民间独特的舞蹈。但现在因“棕轿”缺少,有时也只有小孩独自进行。
二、“耍刀轿”
“耍刀轿”是元宵节闹妈祖活动重要的内容之一。刀轿的设计是按照旧时坐轿的形式制成,但坐轿的座下,脚蹬、靠背、扶手各安三把刀,所以称刀轿。乩童坐在刀轿上,由四个强壮汉充当轿夫抬着,旁边还有若干人扶着轿扛帮忙,一路跟着闹妈祖队伍走动。刀轿上的乩童,除了队伍行动时路上“驱妖避邪”外,还要在“过游”时,在各甲头(自然村)的“符地”进行“旋符”。“耍刀轿”在妈祖入(回)宫时,要在宫前的广场上与“摆棕轿”交替进行“表演”。“耍刀轿”时由壮汉充当轿夫,轿旁还有若干小伙子扶着轿扛。在前边的轿夫,一边向火堆方向靠近,一边踏步,一边把轿“举起、放下”;一边沿着火堆边沿,以火堆为中心转,后边抬轿的轿夫和扶轿的壮汉,按照前边轿夫动作,也以火堆为中心与前边轿夫始终保持成以火堆为中心向外的一直线,前面轿夫和后面轿夫紧密配合。这样,前边轿夫沿火堆转一小圈,后边的就要跑一个大圈,观看的人起哄喝采助威,气氛热闹无比。一般情况,旋转三圈下来,众人都要气喘不已,体力不支。
三、“游灯”与“过洋”
“游灯”与“过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含有深刻的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浓烈的乡情意味。“游灯”与“过洋”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巡游的时候有妈祖神像、乩童等神灵神像的追随,而后者没有,但形式是一样的。“游灯”这种习俗百姓的参与度较高,是在正月期间湄洲岛都要举行的一种活动。以湄洲岛下山村麟山宫为例子,有句俗语“下山人较红口”(骄傲的意思),元宵初九”讲述了麟山宫是在农历九月初九开始闹元宵,而闹元宵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妈祖游灯”与“妈祖过洋”。九月初九下午当麟山宫响起三声“火铳声”,人们就知道“游灯”的队伍开始集合,大人拿着香、小孩拿着写着“天上圣母”的旗帜到麟山宫前面准备巡游。在所有工作都准备充分之后,庙里的“清道”、“大灯”、“龙旗”等队伍排列完整之后,巡游的鞭炮、火铳声再次响起,表示队伍启程。而“游灯”与“过洋”的队伍所到之处,百姓都会摆起香案、点燃火堆跪下拜妈祖,而当队伍经过自家门口之后,百姓会拿起香紧随在队伍的后面,因此当“游灯”队伍巡安全村结束之后,队伍也是最为庞大的。 (林美容)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