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圣墩遗址大猜想
【发布日期:2009-06-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圣墩遗址大猜想

在我们对白塘李氏的有关文献及有关圣墩祖庙的历史文献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梳理后,为我们寻访迷失于历史尘埃中的圣墩祖庙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圣墩祖庙为白塘李氏所建,其遗址应在白塘李氏聚族而居的范围内。圣墩祖庙是白塘李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因此,釐清白塘李氏有代表性的建筑群,对发现圣墩祖庙遗址不无俾益,通过我们对洋尾村的实地考察,发现白塘李氏尚存有以下主要古建筑群:

1、从白塘李氏古建筑群证圣墩祖庙在白塘。

(1)李氏大宗祠

白塘李氏大宗祠,现座落于白塘东墩(在黄仲昭、周瑛修弘治府志时该地已不称东墩,而称“洋尾”),白塘李氏大宗祠在东墩,这我们可从明代彭韶《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铭》一文得到印证。彭韶在弘治二年(1489年)的碑铭中交待了李氏大宗祠的创建及重建的过程,据彭韶记载,白塘李氏大宗祠于明正统丁已(1451年)由白塘李氏裔孙李德文进行过重修。

白塘李氏第十八裔世孙李廷梧在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李氏重修东墩祠记》中称:

“东墩祠堂者,吾祖寓轩(李伯玉)故居也。”

“寓轩公四传为制幹公以是居,为长子都监府君之遗,虚其前厅为祠堂。

清顺治辛丑(1671),白塘李氏裔孙李正发在《重修大宗祠序》中称:

我祖制幹公值宋之南边,由泉入莆,开半月池,择居白塘。

彭韶、李廷梧、李正发在碑记中所称的李氏大宗祠,即在现在的洋尾村,其建筑仍保留明代结构。李正发称的“半月池”,至今仍在李氏大宗祠前,这从另一侧面,印证李氏大宗祠就是第一代入莆始祖李伯玉的故居,同时也是李伯玉第五代裔孙李富的故居。

(2)祁阳祠

据李士金于乾隆辛丑(1781年)《白塘李氏族谱·重修祁阳祠序》中称:祁阳祠为“世祖万八公由西塘公分支白塘之长房也”。(55)该祠建于明代,系奉祀李万八公长房子姓的祠堂,可见是东墩李氏大宗祠的分祠,该祠堂至今尚在西墩,其建筑结构仍保留明代风格。

(3)浮屿天后宫

浮屿天后宫,在今白塘浮屿。

淳屿天后宫的创建年代,据自号为“梧郊里人”于乾隆辛丑(1781)所撰《重兴浮屿天后宫序》称:“浮屿天后宫何自昉乎?粤自有宋制幹李公破金救主渡海遭风,叨扶持于一苇转危为安,怀德惠于寸衷;有感必报,爰建坛于浮屿。”

李富率兴化三千义师抗金事,弘治《兴化府志》记载为:“建炎(1127-1131年)初,粘罕犯顺,富率义兵,,隶韩世忠麾下,授承信郎。”但据《白塘李氏族谱》保存的《宋李纲书上制幹公起兵书》中所引岳飞送紫岩诗一首中落款时间为“绍兴五年(1136年)秋月岳飞拜”推测,李纲邀请李富出兵抗金时应在宋绍兴五年之后,而非建炎初。那么,在李富抗金获妈祖护祐,转危为安回莆后,出于“有感必报”的心理,在浮屿设坛供奉妈祖。时间当在宋绍兴五年(1136年)之后。

说明在宋时,浮屿天后宫亦为白塘李氏建筑群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白塘(东墩)李氏的主要建筑群延伸至现在的浮屿宫周围,据此可以推断,宋代白塘李氏聚族而居的东墩、西墩地域范围,包括现在的浮屿天后宫周围地界。

2、从宋代孝义里村落分布证圣墩祖庙遗址在白塘。

当我们在寻访圣墩祖庙遗址时,从白塘李氏古建筑群的分布着手、猜想圣墩祖庙作为白塘李氏聚族而居的祠、坛庙的组成部分,从而推断圣墩祖庙当由李富首倡族人建庙於白塘,应是合理的,且符合莆田氏族里居建筑(包括祠、坛庙)的建筑习惯。同时,我们还应从宋孝义里的古村落分布,来寻访圣墩祖庙遗址之所在。

据弘治《兴化府志》载,在明正统二十四年(1391年)以前孝义里有村十六,分别是下戴、畅山、南沟、徐桥、沟北、下吴塘(旧名濠塘)、陈桥、西湖、官泄口(墓兜)、宫后、桥南、镇前、洋尾、上俞、大西埕。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前,孝义里有村19,加西庚、上林、西樟?孝户4村,桥南村已不存在。
(未完待续 1)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