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墩遗址大猜想
朱金明
4、从孝义里古桥梁证“宫后桥”即圣墩桥。
我们从弘治《兴化府志》乾隆《莆田县志》及《莆阳水利志》所记载的孝义里古桥梁的分布,可推断圣墩祖庙应在圣墩桥附近。
(1)从孝义里的桥梁分布证圣墩祖庙在白塘。
通过我们对北洋中沟(陈桥沟)水系流向的探寻,可以得出圣墩祖庙的遗址就在白塘、洋尾、梧郊三角地带,同时,根据弘治《兴化府志·卷之二十五·工记》载:
经行孝义里桥四座:
大泮桥,创始未详,初为木桥,正统五年,里人姚福德等易以石,成化二十年,仁德里俞邦 等复募众重建,邑人致仕副使陈善为记。
陈仓下七间桥,见宋志,承信仰李富建。厮水为七道,修一十五丈三尺,广七尺,柱高一丈六尺。后倾圯。僧德全、僧晦中相继修治。景秦元年,里人姚福铸等募众重修。
圣墩桥,见宋志,承信郎李富建,景泰志谓,在孝义里。修六丈,广一丈。
宁海镇前桥,见宋志,承信郎李富建。景泰志谓,在孝义里,修二丈五尺,广一丈。
从弘治《兴化府志》对孝义里的桥梁分布的记载,可以看出孝义里的桥梁的分布也是沿着莆田北洋中沟(陈桥沟)水流走向分布的。其中,陈仓下七间桥,也叫陈公桥,在今陈桥村。宁海镇前桥,在今镇前村、白塘出海口流经镇前方向。而圣墩桥就在陈桥与镇前之间的现在的梧郊村(在宋时应属洋尾村)。白塘的“宫后桥”,又称“墓兜桥”。
(2)从桥梁的长度、宽度证“宫后桥”即圣墩桥。
据弘治《兴化府志》记载:“圣墩桥修长六丈,广一丈”。经我们于2008年12月8日在实地对“宫后桥”勘察丈量,“宫后桥”修长为20米,其长度与府志记载的圣墩桥长度为六丈一致,宽度为3米,其宽度与府志记载的宽度相仿。而弘治《兴化府志》所载的孝义里的其它二座桥梁的长度、宽度为:陈仓,下七间桥长十五丈五尺,广七尺,宁海镇前桥长二丈五尺、广一丈。”这两座桥梁长、宽度均与圣墩桥的长、宽度相差甚远。只有现存的“宫后桥”长、宽度与圣墩桥基本一致,故可确定“宫后桥”就是圣墩桥。该桥原为石梁式结构,于1982年改为水泥路面。桥南、桥北各立一对石狮,桥南石狮估计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铺设水泥路面时新雕,桥北的石狮据文物专家林祖良先生考证,系宋代原物。
因此,从“宫后桥”的长度和宽度,可证“宫后桥”就是“圣墩桥”。
在确定了圣墩桥的所在,我们就有理由推断,所谓“宫后桥”,系指圣墩宫的后面,故俗呼“圣墩桥”为“宫后桥”。那么,圣墩遗址应当就在圣墩桥的南边,在宋时应属白塘李氏地界的莆田北洋中沟(陈桥沟)流入白塘处的高墩上。
通过我们对专家对圣墩遗址的论述的分析,对有关圣墩祖庙历史文献的梳理,对白塘李氏建筑群的寻访,对莆田北洋中沟水系、桥梁的实地勘察。我们有理由推断,圣墩祖庙系白塘李氏家族所建的奉祀妈祖的祭坛,现在的“宫后桥”即李富所建的“圣墩桥”。在确定圣墩桥的所在后,我们有理由推断圣墩祖庙就在莆田北洋水系中沟(陈桥沟)流入白塘的高墩处。同时,我们相信,随着圣墩祖庙历史文献及白塘李氏家族史的不断发现,圣墩祖庙遗址之谜终将大白于天下。(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