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妈祖信仰的产生和最早传播
【发布日期:2009-10-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东南雄邑

编 者 按

妈祖文化起源于莆田,发展于莆田,自莆田率先向北线往江、浙、皖、鲁传播,南线沿泉、漳、潮、汕、海南、台湾传播。朱金明曾于1987年在全国妈祖研究会上发表《妈祖信仰的初期传播》一文,深入论证了妈祖信仰起源于莆田,自莆田率先往北线传播,然后,才往南线传播的历史事实。现在,本报为了进一步厘清莆田对妈祖文化传播的史实,刊登署名为东南雄邑的《妈祖信仰的产生和最早的传播》一文,以期引起国内外妈祖研究专家、学者,妈祖文化爱好者对妈祖文化传播的深入研究。

湄洲祖庙宋代遗址

位于中国东南一隅的莆田毗邻大海、兴化湾、平海湾、湄州湾一邑三湾的特殊地理位置,是产生妈祖崇拜的地理因素。而妈祖的诞生地湄州岛是海上孤岛,北宋年间莆田沿海居民和包括湄州在内的莆田诸岛的百姓,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生活上自给自足,安居乐业,而面对自然灾害时他们能做的就是祈福平安,自求多福,妈祖信仰就是在这个前提和条件下产生的。妈祖在世时拯危救难,济世救人,当她渡海救人而身亡之后,受其恩惠和莆田沿海一带的百姓不愿意接受她死去的事实,而是认为她是得道而羽化升天了,自发的把妈祖当作他们出海打渔的保护神。在妈祖羽化升天的987年,莆田渔民在妈祖升天处为其造庙供奉,这座庙宇就是被称为天下5000多座妈祖庙祖庭的莆田湄州妈祖祖庙。渔民们定期祷告拜祭,祈求让妈祖能够继续保护他们。此时妈祖崇拜已经成型,只是局限于莆田沿海地区,但除地理因素之外的莆田多出仕宦和地方文化执着者的人和因素,成为了妈祖崇拜走出莆田、甚至赢得官方肯定的先决条件。
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廷领事路允迪奉帝命使高丽国(韩国),在黄水洋遇风暴、危急万分,恰好船上部分水手从莆田雇来,危难之中这些来自妈祖故里的莆籍水手祈祷妈祖,终于转危为安。返国后,路允迪奏请朝廷,宋徽宗于是赐莆田妈祖庙quot;顺济quot;庙号。“顺济”号是官方对妈祖这一民间崇拜的第一次恩典和肯定,使妈祖第一次从自发信仰、转变为官方承认的地方信仰。与时同时、莆田的妈祖信仰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各地沿海居民所借鉴和接受,妈祖信仰也不再仅盛行于莆田以及附近地区,一些省外沿海城市和海岛也开始注重妈祖崇拜、乃至建庙供奉,妈祖信仰也从莆田传播到了山东,除莆田祖庙(987年)以及平海卫妈祖宫(999年)圣墩庙(1086年)三庙之外的、世界上最早的两座妈祖庙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分别在蓬莱和长岛建成,这标志着妈祖信仰已经在中国北方落地生根,此时妈祖信仰传播分为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以妈祖的故乡莆田湄州岛为源头,北方则以长岛、蓬莱为核心向周围地区辐射。到了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莆田人陈俊卿为当朝丞相,笃信妈祖,于是请朝廷诰封妈祖为灵惠夫人。丞相登高一呼,莆田仕宦对妈祖信仰的推崇更是不遗余力。第二年在莆田江口便又盖了一座妈祖庙。1159年,陈俊卿又献地建白湖妈祖庙。民间妈祖庙已渐多,妈祖也已晋封为quot;灵惠助顺显王英烈妃quot;。
宋代是莆田历史上的科举鼎盛时期、当时的一些名家就这样评价莆田:“文献名邦”(宋度宋赞语)、“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字敕字)、“兴化多进士”(宋王安石赞语)、“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赞语)、“比屋业儒,号衣冠盛处”(宋游酢赞语)、“家习诗书,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冠”(宋张友赞语),“莆田,文物之邦”(宋黄公度赞语)、“莆邦文学号邹鲁”(宋黄灏赞语)等,而由于出外为官、很多的莆田人客居各地,而他们每到一处、相当部分莆籍仕者就会在为官处建妈祖庙,比如广东、海南、贵州、大部分的早期妈祖庙均为莆籍仕者所建,宋朝的海事发展和莆籍仕人的极力推崇是早期妈祖信仰快速传播的两个主要途径和重要力量。宋一代、仅987年至1262年、两百多年间、宋廷共14次对妈祖封号进行册封、以及一次赐庙号,还由朝廷颁布谕祭海神妈祖,南宋起,例定船内载海神妈祖航行,朝夕拜祈。妈祖的中国海神地位得以巩固和确认。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