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明清戏曲中的天妃形象
【发布日期:2009-11-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刘福铸

元宵妈祖戏

明清时代,随着天妃妈祖影响的扩大,剧作家为了剧情需要开始在戏曲中加入妈祖神话情节,或塑造妈祖形象,这个文学现象除了较常见于莆仙戏剧种外,也见于外地作家的许多戏曲作品。如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的《邯郸记》第22出“备苦”中就有书生落水后呼唤“哎哟!天妃圣母娘娘,一片木板儿,中甚用呵”的道白。明代,反映郑和下西洋等史事的几种戏曲中也都有天妃人物。清代,随着妈祖神格的提高和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出现妈祖情节和形象的戏曲更为多见,笔者所见者就有七八种。这些天妃妈祖基本都是以忠正和慈悲的女神形象出现,体现了剧作家对天妃形象的定位和认同。以下选择笔者认为较主要的几种明清戏曲作品加以介绍,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一、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中的天妃
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未署作者姓名,作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之前。钞本原收入明人赵琦美辑《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简称《古今杂剧》)之中。脉望馆是赵琦美的藏书室。赵琦美(1563-1624),原名开美,字玄度,别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父赵用贤,万历朝吏部侍郎,赠尚书,谥文毅。琦美以父荫出仕,历官太仆丞、刑部贵州司郎中。《古今杂剧》共收入元明杂剧242种,《下西洋》即其中六种明人杂剧之一。本剧本是1938年抗战时由郑振铎苦心寻访搜购而得到,弥足珍贵。
本剧分为四折。头折写明成祖下诏推选下西洋“和番”统帅,众官员推举三保太监郑和任下西洋正使。接受使命后,郑和保举太监王景弘、副使曹铨、奉御刘林保、潘子成、牛金柱五人,以及“老诚勋旧大臣”平江伯陈瑄一同下西洋。第二折前一部分叙西洋国王会同爪哇国、报达国、占城国、天方国等夷长,汇聚古里国,共商向天朝进贡宝物之事;后半部分述郑和出洋前,率领王景弘等官员祭拜天妃,祈求天妃娘娘保佑。天妃显圣与郑和在梦中会晤,面授机宜,允以保佑承诺。第三折“楔子”写郑和用计降服阴谋拦截天朝船队,夺取货物的苏禄国王等人;正文叙西洋国王会同各处夷长在郑和船队到达时献出夜明珠、珊瑚树等宝物,表示归顺天朝真诚之意。第四折写郑和携同西洋国王等返回中国,皇上命人安排在驿亭筵宴庆贺,最后是皇帝论功行赏,皆大欢喜。
剧中天妃妈祖出场在第二折郑和率众“祭海”之时。“外扮天妃娘娘领二侍妾执扇掌扇上”后,天妃唱:
起立乾坤大地宁,驱雷唤雨聚神兵。
四时享祭民安乐,保助山河社稷兴。
然后自报家门云:
吾神乃天妃神圣是也,执掌乾坤,通灵宇宙,统领三界大小神祇,镇世间江河淮济。吾神受上帝敕令,管领九江之总,雄镇五湖泾流。吾神立庙在此江口,调和风雨四时均,拥护江河风浪静。今有天朝钦差内直忠臣太监三保等官,前往海外西洋等处,和取方物,今驾海船数只,在此江口屯住。今日他同众官要来祭祀吾神,祈保浪息风停,海舟平安回国,这早晚众钦差敢待来也。
接下是“净扮庙官上”,自报名姓并顺便介绍天妃云:
小道是这江口上天妃宫里庙官是也。这座庙是宋朝以来建立的祠堂。我这天妃娘娘,好生灵圣,但是往来人等,过海登船,必须先祭了俺神道,平风静浪,若不祭了俺神道,打头风就来,哪个敢开船?今日钦差太监三保与众官要下西洋去,今日安排祭礼,要来祭祀俺神灵,我恰才收拾了香案,这早晚众官敢待来也。
紧接着的就是太监王景弘同副位曹铨以及潘子成、牛金柱、刘林保、平江伯等下西洋主要官员来庙祭拜天妃。一时吹吹打打,祭仪颇为隆重。 (未完待续 1)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