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妈祖信仰在日本
【发布日期:2010-07-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为信众向妈祖进香

明万历时,莆田人林登名著《莆舆纪胜》十卷。儿子林齐圣、表哥黄起龙各序于戊午年(1618),可知成书于万历四十六年之前。莆田市图书馆存有民国丁亥年(1947)的翁炳星手抄本。
林登名,自署涧东季子,莆田林兆珂儿子。登名读书于渔沦溪屋中,嗜古胜游,遂著《莆舆纪胜》。其子齐圣,有山水癖,十年来畅游广东、四川、浙江等地。
《莆舆纪胜》卷六《湄洲屿》条记载:“新安里居民相传:湄洲屿古时盖有天妃化身云。天妃年三十余而升化。其身端坐不坏,里人建庙奉之。神既数显灵异,四夷莫不闻。迎请香火,日接踵于兹山。后有一夷国,率众以四只船来迎化身。将至国,神舟遂没。他舟人见神舟没时,神即飞出水上,衣朱衣,像笏北向,仪从甚盛,旗幡五采,双旌北指,六龙前驱,风涛激湧,云烟灿烂。其他三只船中,夷人惊惶不已,疑舟之并复,北向稽首请命。须臾,风夷浪平。神舟复处,忽壅出巨山。夷人相传,以为神灵北还,雍山以藏化身。今夷海中有天妃山。天妃山即野间岳(半岛)娘妈山。
笔者认为:湄洲岛的北方即日本。
一、莆田人在萨摩
元未明初,莆田人俞良甫在日本生活数十年,从事雕版印刷。玉湖陈郎中公房十三世天城,徙惠安县峰尾前陈,其后裔约在成化年间(1465-1487)迁居日本。嘉靖倭患时,兴化人被掳往日本的不少。郑舜功《日本一鉴》的“穷诃话梅”风土条记载:“高州地方二十年来流逋潜逃于此。本州居民约百家,我民被虏为夷奴者约二三百人,多为福(州)、兴(化)、漳(州)之边民。”同书“被虏”条也载:嘉靖庚戌二十九年(1550)以来,边民初虏于夷岛,莫可胜算。四十二年,浙江提督、都御史赵炳然在温州俘囚的童马二供称:倭萨摩之高州边海,所居不满百;被虏的中国男女二三进,髡发跣足而牧牛马。
萨摩位于日本列岛南端,是倭寇的根据地;即今九州的鹿儿岛县。高洲,即今鹿尾市的高须。
萨摩的唐人,除被虏掠安置在高州以外,还聚居在都城与坊津等地。《三国名胜图绘》卷六“旧迹”条载:府城之南的唐渚中村,昔是海湾,唐船泊此,故名。唐人建雀宫,牌坊边有锚舍池;日人后改称辨才天社。唐人即中国人,李献璋认为:雀宫庆是泊船守护神寄存的妈祖祠。萨摩西海岸的坊津,是万历以后唐船出入最频繁的港口。久志村的浦口有唐人聚居的遗址、交易所与神祠似的略高的土台;李献璋认为土台是妈祖祠。《三国名胜图绘》卷二十七记述:久志村平地耸起的山上有十二所权现社,时有出现神灯,灵异显著,土人崇敬,“往来于琉球的人,停泊该港时必定参诣。祭祀九月十九日”。李献璋认为十二所权现社是唐人祭祀的妈祖。《三国名胜图绘》卷十“山水”条还记载:离平浦海岸约一町的照岛,建有松尾大明神祠,祭祀九月二十八日。站在北岛南望,远处有野间岳、金峰山等。又据《故事因缘集》,元禄(1688-1694)时就传说唐土的女神飞到照岛而成为萨摩的松尾大明神。李献璋认为:从松尾(发音马知)和妈祖的发音不易分辨来看,是妈祖传说相结合的东西。可见,萨摩有莆田人居住与妈祖信仰。
莆田县石庭黄九世的怡吾、偃吾,于隆庆万历间(1567-1620)迁居日本。到万历四十年(1612)时,《明神宗实录》记载:往日本贸易的福、兴、泉、漳海商共计数万人。《鹿儿藩名胜考·野间岳》载:“相传:明人林氏避乱来此,其子孙称林氏者三四户,今居于片浦。”据所传第八代林熊助的墓志铭(明治八年,1875),可知明末清初时第一代林北山携妻围绕与子一官迁到萨摩的片浦,从事贸易。林北山是“明之娘娘人”,应是福建长乐人或是莆田湄洲湾人。笔者认为:“明之娘娘人”,是指天妃娘娘林默的族人。嘉靖四十年(1561),郭汝霖的《使琉球录》最早称林默为娘妈。此后,《三教搜神大全》有《天妃娘娘》篇,其故事采自费元禄万历二十五年(1597)刊刻《甲秀园集》中的《天妃庙碑》。接着出现的《天妃娘妈传》将《天妃娘娘》篇的记载详细化。刘福铸的《〈天妃娘妈传〉作者初探》一文考证指出:该书的作者吴还初,是莆田人;万历刻本传入日本后,成为海内外孤本。《天妃娘妈传》问世后,故事被《琉球神道碑》(1608)等继承。由于《天妃娘妈传》究在万历哪年问世不清楚,因此李献璋认为《天妃娘娘》篇出现于1597-1608年之间。可见,“明之娘娘人”,即“明朝天妃娘娘之族人”的简称。
(未完待续1)(蔡国耀)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