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妈祖文化入门
【发布日期:2011-03-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妈祖,960年出生,987年升天。妈祖文化有一千年的历史了,风风雨雨,百媚千红。
妈祖文化的发展前期阶段,王公大臣文人武将往往把祭祀妈祖看作是一种特权。如今,那个时代早已过去了。劳动人民作为社会的主人,已经可以自由地讲述他们的文化感受,也可以愉快地表达他们的文化欢乐。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中,热衷于参与妈祖文化活动的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尽管如此,妈祖文化入门,依然是有难度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妈祖文化入门,当然要从兴趣开始。另外,去妈祖庙朝拜,读一些妈祖文化方面的书籍,也可以帮助人们增加妈祖文化的基础知识。

清代初期出版的二本书,《天妃显圣录》、《敕封天后志》,比较具有权威性,简洁,生动,平和中正。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到今天,改革开放三十年,有关妈祖文化方面的著述,层出不穷,层层相推,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可观的数目。比如说,蒋维锬先生的《妈祖研究文集》,柳滨先生的《妈祖传奇》,都是很好的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将会更加深入人心,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景一片光明。可以乐观地估计,在台湾海峡两岸,还会继续出现具有创新意义的妈祖文化作品。妈祖文化的成就将会更大。
妈祖文化,风生水起,千姿百态,已成为“海西”一道亮丽风景线,太有魅力了。乐此不疲的人,有增无减,大有人在。妈祖文化的内涵,平安,和平,谦受益,天道酬勤,正在不断地发扬光大。
笔者多年前也出版了一个小册子,《三月二十三的妈祖》,试图以一种新颖的笔调,透过表层的迷雾,表达出自己对于妈祖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对于妈祖文化入门,这个小册子,会有一些有益的帮助。当然,这个小册子,浅陋,微不足道。
妈祖文化,外观上看,像雾像雨又像风,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含蓄、朦胧。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人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浮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妈祖文化就是深不可测的大海。
像雾像雨又像风,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这是因为,对于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认识、把握和运用妈祖文化,并不太容易。原始的妈祖文化活动,包括有进香、许愿、归宁、点灯、出巡、散福、祭典、过炉、分灵、褒封、默祷等,心意须诚,礼仪须周。细节之中见真情,既是简单的,又是庄重的。现代的妈祖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有了一些创新,富有时代色彩。妈祖文化的大门,永远向每个人敞开。可是,要想真正踏进妈祖文化的真善美的殿堂,还真得要有诚心,还要有一些时间方面的积累。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阳光底下,吃苦受累,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人人一本难念的经。当一天和尚,念一天经;扫一天地来,敲一天钟。佛理,亦妈祖文化。人人都可成佛,又不是人人都会成佛。
妈祖文化,当然也是吃苦受累的文化。妈祖小故事,窥井得符,乘席渡海,铁马渡江,舫海寻兄,伏机救亲,玉手捧砂,烧屋引航,悬壶救世,杏坛送春,采草种药,圣泉驱瘟,涌泉济师,伏妖降魔,祈雨解旱,星夜悟道,奉旨锁龙,显灵助商,踏浪浮舟,托梦除奸hellip;hellip;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迷人光彩。其实,故事之中,点点滴滴,都是妈祖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妈祖短暂的人生二十八年,日夜奔波,风雨无阻,吃苦受累,历尽沧桑,妈祖的生平就是吃苦受累的生平。这一点,是妈祖文化的重要内容。妈祖文化,是用辛劳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夜夫妻百日恩,这才是生活的不朽主题,才是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相比之下,妈祖文化近似于一种点缀品或修饰品,是“第二位”的东西。关于这一点,希望每一位对妈祖文化感兴趣的人,要正确理解。中国的正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儒家文化。孔孟之道如同日月之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无尽受用,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当尽力学习。妈祖文化像雾像雨又像风,了解一些,学而时习之,自然也有好处。
像雾像雨又像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理论上讲,妈祖文化似乎无可表述,而在实际上,表述却是大量的,丰富的,波涛汹涌的。许多妈祖文化典籍的作者,都是孔孟之徒。孔孟之道主张,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而在实际情况中,看似矛盾的文化存在,却又和谐地存在着,并被奇迹地流传下来。这就是妈祖文化的神奇处。岁月的风雨,从来就不曾浇灭过真善美的火种。温、良、恭、俭、让,这是妈祖文化与孔孟之道的一个结合点。 (未完待续)(游荔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