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白湖顺济庙考
【发布日期:2012-03-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邑人刘克庄(1187-1260)是南宋著名诗人,其《白湖庙二十韵》写道: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
驾风樯浪舶,翻筋斗鞦韆。
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
封爵遂綦贵,青圭蔽珠旒。
轮奂拟宫省,盥荐皆公侯。
始盛自全闽,俄遍于齐州。
静如海不波,幽与神为谋。
营卒尝密祷,山椒立献囚。
岂必如麻姑,撒米人间游。
亦窃笑阿环,种桃儿童偷。
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
每至割获时,稚耄争劝酬。
坎坎击社鼓,呜呜缠蛮讴。
常恨孔子没,豳风不见收。
君谟与渔仲,亦未尝旁搜。
束皙何人哉,愚欲补前修。
缅怀荔台叟,纪述惜未周。
他山岂无石,可以砻且锼。
吾老毛颖秃,安能斡万牛。
刘克庄的诗讲述了妈祖神通广大,信仰遍及全国,同时又慨叹妈祖事迹没有被故乡学者蔡襄(字君馍)、郑樵(字渔仲)所搜集整理,而翁亢(字荔台)对妈祖的记述也不周详。
到了元代,白湖顺济庙依然香火旺盛,这从元人何中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何中(1265—1332)字太虚,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宋末举进士,以古学自任,元至顺间为龙兴学师。他曾经到过莆田,作《莆阳歌》七绝五首,其中一首就描写白湖顺济庙社日庙会的盛况。其诗云:
天妃庙前社日时,
女郎歌断彩鸳飞。
林花满地瓜船散,
城里官人排马归。
元代朝廷为了海运漕粮,常派使臣到漕运沿线码头的妈祖庙举行岁祭。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的御祭白湖顺济庙文曰:“天开皇元,以海为漕,降神于莆,实司运道,显相王家,弘济兆民,盛烈庥光,终古不减,特遣虔修纪事,承兹徽命,永锡佳祉千万斯年百禄是宜。”在元代,地方官还依例于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往白湖庙朝圣,沿袭成俗。到了元末,由于兵乱连绵,白湖水市消失,造成水上交通不便。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官府在城内水陆院山门旧址修建宫庙,此宫庙面对文峰岭(即凤凰山),故称 “文峰宫”,随之把白湖顺济庙内的两尊南宋木雕妈祖神像迁入奉祀。可见白湖顺济庙荒废于元末,而毁圮于何时尚无从得知,其遗址又在何处呢?
白湖村分为桥头、阔尾、浦边三个地段,村中的古街即南宋绍兴初年(公元1131—1136年)黄石人林国钧(理学家林光朝之叔)倾资铺砌从黄石到城东门石板路中的一段,约300多米。从熙宁桥至玉湖书院的古街两侧属桥头,自玉湖书院至三公庙的古街两属阔尾,濒临海道一侧的属浦边。据《莆阳玉湖陈氏家乘》载:“宋绍兴二十七年,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的俊卿公将阔口街顺济桥北的地方捐献出来建立妈祖庙,次年白湖顺济庙告竣。”熙宁桥又称通济桥,长110米,宽5米,筏形墩7座,桥孔8孔,跨径12米,高10米许。而通济桥是一座用长条石铺成的单孔桥,位在阔尾古街的水上汇源亭(即陈俊卿所建的观音亭)门前,桥上有座四石柱的亭塔,十分壮观,但在建国初期因影响车辆通行遭拆。
在宋代,木兰溪上的溪船过了草绪村与埭里村(今合称草埭里)之间的陡门,便进入内河的溪泉头(今属新溪村),再沿内河可直达陈丞相府(玉湖祖祠)前的莲塘。(明代海流改道,河床移位,把埭里村分为顶埭尾与下埭尾。)其中内河在阔尾村分为两支流,一支流直通莲塘,另一支流西折流向村外的田野,约百余米,再转北向,与城东门外的镇海村河道交汇。顺济桥就建在横穿古街的河道上,与陈丞相府仅距200米左右,而陈丞相府就在顺济桥的北面,因此有关人士推断白湖顺济庙遗址就在陈丞相府附近。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在玉湖祖祠附近发现一块长方形的拜石,有关资料亦云“白瑚庙遗址尚存断残的宋代瓜楞形石柱”。故此,2002年10月,莆田民间妈祖信徒集资32万元,台湾鹿耳门圣母庙委员会顾问、高雄市莆仙同乡会理事陈瑞云先生也捐款万余元,选址在玉湖祖祠西侧的空地上重建白湖顺济庙。工程于11月中旬动工,不到5个月就完工。重建的白湖顺济庙大殿为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飞檐翘角,雕梁斗拱,门前一对雕龙石柱,玲珑剔透。整座殿深15米,宽18米,高13米,气势雄伟。2003年4月1日,该庙隆重举行妈祖神像进殿典礼,以迎接妈祖诞辰1043周年。
2008年春,阔口片区全面改造,所有建筑全部拆迁。玉湖祖祠被迁建于玉湖公园,随之,白湖顺济庙亦迁往玉湖公园,离玉湖祖祠南向约30米,濒临旧海道。庙前除了一对大石狮外,两侧还立着 “千里眼”、 “万里耳”两石雕。据报载,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渝为白湖顺济庙托去 “宏仁善济”题词。如今古老的白湖村已旧貌变新颜,而重建的白湖顺济庙也给广大妈祖信众增添了一处朝拜的圣地。 (续完)(陈金狮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