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慎终追远 怀古思贤
【发布日期:2010-02-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慎终追远 怀古思贤
——访莆田市三一教协会会长林国明

站在东岩山上,伫立于东山祖祠门前,我的目光在睃巡。居高远眺,此时,我很想看到太阳从海上升起,霞光万道的壮观景象,只可惜,有一股来自北方的寒潮,使眼前的天空多日不见晴朗。
我转身走进祠内,突然想起里人刘克庄的诗句:“儿时逃学常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为寻响石门登峰。熟知旧事惟邻叟,催吉韵华是暮钟。毕竟世间何物寿?寺前雷仆百年松!”便有了寻踪觅迹的雅兴。
这是一个让人为之景仰的地方——祖祠原是明代两广总督林富建的“东山樵舍”后更名为“麟峰书院”,林龙江先生曾在此讲学,又将此号宗孔堂。林龙江先生仙逝后,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门人及信众把它改造成麟山祖祠,俗称:“东山祖祠”。
祠内拜亭前方的石埕右侧有一水井,井内有从岩石缝里涌出的泉水清澈甘甜,祠后古樟一株三桠,从晋代茂盛至今。
祠堂座北朝南,由山门、石埕、拜亭、丹墀、宗孔堂及纪念馆等组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在林龙江先生倡立“三一教”后的四百五十多年间,这里一直香火鼎盛,成为三一教门人和信众追思缅怀林龙江先生的圣地。
拜访莆田市三一教协会会长林国明先生,是我起意已久的一个心愿,此前的几次相约,皆因其事务繁冗而耽搁。但这次是由石门祠的蔡文俊先生从中联络。我自信再也不会失之交臂。
与他相见如故,畅谈甚欢,一番寒喧,话题自然是三一教,他说:“小的时候,就从老辈们的叙谈中,知道莆田有个传奇式的先贤林龙江,知道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莆田曾经历过倭寇屠城的灾难,由此绵延的许多风俗,都无不打上lsquo;勿忘其耻rsquo;的烙印,在莆田贴白头联和初一不过初四补大年,就是那段苦难历史留下的永恒记忆。”
谈到他缘何弃商担任三一教协会会长,林国明先生的话中可谓饱含深情,他感慨道:自己之所以乐意当这个会长,纯粹是出于对林龙江先生毁家纾难精神的敬仰和对其理学思想的推崇。林龙江先生的事迹在莆田民间口口相传,三一教信仰在莆田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上级有关部门,因势利导,于2006年批复成立莆田市三一教协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三一教信仰的肯定,同时,也是希望通过三一教协会的成立,来规范管理,引导广大门人、信众切实遵守国家的宗教政策。正是肩负着这份使命和责任,莆田市三一教协会成立三年来,积极带领广大门人、信众以纲常四业为“立本”,以修心炼性为“入门”,以守法尽责,倡导和谐为善行,使全市一千多个基点祠堂,近十万门人,和达百万的信众,均能遵章守规。
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莆田市三一教协会,积极响应市民宗局,市慈善总会的号召,在第一时间发动三一教门人、信众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所捐金额在莆田宗教界列为首位,获得汶川县民政局及国家宗教局有关领导的赞誉。今年元月3日,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来东山祖祠视察时,对莆田市三一教协会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可以说,那次为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的行动,是广大门人、信众对林龙江先生“赈民救灾,毁家纾难”高尚品德的一次传承。
林国明先生对两年前他亲赴汶川地震灾区送去莆田市三一教门人及信众对灾区人民的慰问,感到由衷的欣慰,他说,林龙江先生所创立的三一教,其本意不在理论上的高屋建瓴,而是将儒、道、释分别所尊崇的“正气、清气、和气”归于善行。将慈悲情怀化为行善之举。
我原以为,这位长得南人北像的会长,应该是硬朗、粗犷的个性,可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发现他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他对我说:“纵观所有的民间信仰,几乎都蒙上些许传奇的色彩,但莆田的林龙江崇拜,则完全是对一个好人的追忆,让人在获知他桩桩件件所做的好事后,有一种美呈现在眼前,唯有用净化后的目光,在高尚心灵的引领下,去感受着他的亲切。”
“水源、木根、山脉,慎终追远,圣德、善心、壮举,怀古思贤”。通过与林国明先生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我似乎更加理解了他弃商担任这个会长的本意。似乎也明白了,在莆田民间,人们缘何要对林龙江先生赋予宗教这种特殊的礼遇,建祠奉祀。或许,这近十万的门人,百万的信众,有的是对林龙江先生学术成就的认可,有的是对林龙江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许,有的是对林龙江先生随时应物,劝人敬业守职的肯定,但对林国明而言,这些情愫均有,而且浓烈。 (万重山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