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颅脑肿瘤,人们往往谈之色变。颅脑是何其脆弱的地方,在脑袋上开刀无疑是冒着重大的生命危险。而又有谁能想到,本应开颅治疗的疾病,却能在耳鼻咽喉科经鼻腔手术就解决病痛了呢?近日,莆田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成功开展了鼻窦内窥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这是我市耳鼻咽喉专业首例涉颅手术。手术历时两个小时,麻醉清醒后,无任何不适症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当天就能下床活动,困扰多年的头痛已明显减轻,术后五天病人已康复出院。
据莆田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介绍,接受手术的患者林XX来自华亭,今年51岁,因头晕、头痛就诊,在就医查体过程中被确诊为脑垂体瘤。脑垂体瘤是脑肿瘤的常见病种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首选为手术治疗。但由于脑垂体位于颅底正中,附近是视交叉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脑干等重要组织,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通常手术有三种方法:一是开颅切除;二是经鼻在显微镜下切除。这两种方法由神经外科完成,开颅切除创伤大、并发症多、风险高、恢复时间长。后者虽然是微创手术,但存在显微镜光线无法转弯、视角局限、部分转角区域观察和操作受限的缺陷。医生只能凭感觉盲刮肿瘤,是否切除干净,难以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复发率很高,而且如果术中有明显出血,也难以发现出血点,盲目电凝或填塞,往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而第三种方法,即先进的鼻窦内窥镜技术。鼻窦内窥镜技术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鼻内窥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是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在鼻颅底外科应用延伸的成果之一,克服了显微镜的不足,能伸到鞍内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是当前国际上一种前沿的技术,目前国内开展这种手术的医院还不多。该技术主要特点是不做任何皮肤切口,在鼻窦内窥镜监视和照明下,经由鼻腔﹑蝶窦直视下操作,充分利用了鼻腔的自然通道,不损伤鼻部的正常结构,经蝶窦到达颅底鞍区切除肿瘤。可视化操作,镜下视角宽阔,光线明亮且转动自如,可以到达显微镜光线无法到达的各个角落, 在处理脑深部病变时,近距离显露病变,增加了显露范围,能清楚地辨别重要的解剖标志,便于掌握肿瘤的切除情况,基本能够将包膜内肿瘤完全切除,减少对垂体和周围重要颈内动脉、视神经的损伤,大大地降低了大出血、尿崩症、脑脊液鼻露,颅内感染、失明、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几率,能最大程度切除肿瘤且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对于显微镜与鼻窦内窥镜的比较,方超主任根据照明原理,形象地把显微镜比喻为“隔岸瞭望”,由于存在许多观察的死角,手术更多依赖医生的手感。而鼻窦内窥镜可以“深入敌后”直接观察手术区域,加上其独有的广角视野,使肿瘤特征纤毫毕现,隐藏在角落里的肿瘤也原形毕露,从而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微创和安全。由于病变在脑内,周围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施术医师的内镜技术娴熟程度要求更高。
采用该技术进行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手术损伤,提高了手术质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5天即可出院,而且头面部无手术切口,不影响患者美观。
据悉,近年来,莆田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在方超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高新技术项目,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微创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为垂体瘤患者开辟了微创治疗的新途径, 使许多过去需要通过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避免了开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为广大脑垂体瘤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市耳鼻咽喉专业在对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填补了我市耳鼻咽喉专业在颅内肿瘤手术方面的空白。 方超主任表示,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展内窥镜在其他颅脑肿瘤如鞍区脑膜瘤、颅咽管瘤、颅底斜坡相关肿瘤、听神经瘤、以及脑脊液鼻瘘修补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舌咽神经及前庭神经切断术的治疗范围,为病人提供微创、安全和快捷的临床效果。 (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