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土特产“归队”引发热议
【发布日期:2014-02-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又是一年探亲时,又是一年归队时。随着农历新年结束,回到远方老家休假的官兵们,从天南地北踏上返回部队的旅程。官兵探亲带回点土特产,与战友们分享本在情理之中,但如果带回的“土特产”趋于高档化,并呈攀比之势,则需要引起注意。土特产,这个礼究竟该不该送?到底该不该收?怎样衡量这份“人情”?这一话题引起莆田边检站官兵的热议。
●正方:“礼”出来的情谊
现象:去年刚从青岛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李菲菲,入伍到莆田边检站任职。平时,战友们工作上互助、生活上互帮,让这名山东妹子倍加珍惜战友情谊。今年第一次回山东老家休假,李菲菲专门买了一箱大红枣,回到警营后,热情的战友们立刻围拢过来询问家里的情况,小李和战友们坐在一起,一边侃大山一边分享红枣,有种随性、自由无比的惬意。谈笑之间,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乐融融的场景让小李欣喜不已。
后勤处助理员丁坤萍: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沿袭的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礼不在贵,只要心诚就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在部队这个高度集中的特殊场所,每年探亲带回的土特产,也承载着对战友们的一分亲情。睹物寄情,哪怕是一箱水果、一包瓜子,虽然值不了几个钱,却能让战友们感受到“家”的问候与温暖,拉近彼此间的情感距离,更增强了战友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
●反方:被“绑架”的人情
现象:老家在江西的战士小赵,今年探亲归队前,选土特产让他“绞尽脑汁”。以往,一些战友休假回来会带些家乡特产,靠海的带海鲜、产名烟的带名烟、出好酒的带好酒,相对于家庭条件差的小赵来说,土特产变成了一种负担。带少了送不出手,带多了实在买不起,不带又怕战友们说自己是“小气鬼”、“铁公鸡”。特别又怕没给中队领导“意思一下”,会被认为是“不敬”而另眼看待。
监护中队士官张海红:战士们的家乡特产大部分都是他们回家探亲主动捎回来的,是自愿的、纯洁的,分享一点也无妨,为了回报中队干部的关心爱护,利用探亲的机会给他们捎些家乡特产是个人的一点心意,干部收下显得关系更密切。但是,不可否认,当前个别官兵受社会上“关系学”、“金钱至上”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追捧有“礼”走遍天下的人生信条,热衷于跑路子、找靠山、拉关系,严重影响了部队发展建设。那些探亲回来没有给上级领导带家乡特产的官兵,心理上本来就担心你会对他有看法,一旦批评了他,即使是善意的,有的同志也会误认为你是在故意给他“穿小鞋”。
●对策:带成风气就“有罪”
现象:原本土特产无罪,带的人多了,带成一种风气习惯了,土特产就有“罪”了。当土特产盛行的时候,送不送、送什么土特产,都会成为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不仅有损纯洁的官兵关系,败坏部队的良好风气,而且官兵带回来的家乡特产档次不一,还容易使战士产生攀比心理,加重其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影响他们的思想稳定。个别官兵以借送家乡特产为名,盘算着自己心中的“小九九”,更不利于部队稳定和官兵团结。
政治委员吴冰:从人情角度分析无可厚非,它确实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如果将它庸俗化、功利化,那它就是腐蚀内部关系、败坏部队风气的一剂毒药。因此,各级领导和机关应当对此引起重视,采取必要的办法和措施,认真加以解决。除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和战士的思想引导外,也可考虑制定合理的规定。比如,战士探亲归队想带家乡特产的,价值可不能超过200元;领导可以分享普通官兵的土特产,但只能与战友们在一起分享,不能独自占有等。对此,上级领导还应不定期进行调查监督,做得好的提出表扬,违反规定的进行批评,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严肃处理。
对策:官兵带回家乡特产的现象,看上去虽是一个小问题,但却给部队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内务条令》明确规定不收受士兵钱物,不侵占士兵利益。战士的家乡特产也是战士的礼物,不管价值多少,收了就违反了条令规定,侵占了士兵利益,破坏了纪律的严肃性。对此,这个站集思广益,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指导意见》、《整风肃纪保廉十条刚性措施》等规章制度,通过每周讲评、每月通报等措施加强监督,发现收受官兵钱物、礼品等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这个站纪委监督中心还开通了举报热线电话、公开了政委信箱、设立了经济民主监督委员会,在涉及干部晋升、士官选取、考学提干、立功入党等关乎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实行阳光操作和全程监督,大力开展“优秀带兵骨干”、“边检文明使者”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并把廉洁奉公纳入评比范畴,以实际行动带动部队作风建设。(吴志 育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