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百里,碧波荡漾,烟云氤氲的东圳水库。
▲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场员工的忘我劳动,及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主体工程拦河大坝于1959年12月16日提前105天全部完成。图为刚建成的大坝全景。
在莆田延寿溪中游,有一座银灰色的大坝嵌在大山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浩瀚百里,碧波荡漾,烟云氤氲。这便是被誉为“莆田人民的大水缸”的东圳水库。1961年郭沫若先生曾赋诗盛赞东圳水库:“北濑飞泉今化龙,木兰横跨起长虹。九华凿破壶公劈,天马羁衔凤漈通。名继四陂成伟业,泽流半岛颂丰功。萩芦南水东连海,万顷田园灌溉中。”
东圳水库于1958年6月动工兴建,1960年4月竣工通水。东圳水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和岁月洗礼,见证着莆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壮大,见证着水利工作者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见证着和谐水利造福人民的伟大壮举。这个山如翠屏水如镜的美丽湖泊,作为“莆田人民的生命库”,为莆田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历史的追忆
解放初期,莆田沿海水源极其缺乏,平原地区却又屡遭洪患,特别是1956年秋季,莆田遭受了特大水灾,南北洋被淹三天三夜,洪涝灾害不仅吞噬了人民的劳动成果,而且威胁着生命财产的安全。抗洪救灾结束后,当时莆田县委、县人委痛下决心根治水患,通过初步勘测后,决定在延寿溪中游兴建东圳水库。同年,该方案得到水利部的重视支持,并作为福建省重点水利工程给予立项审批,由省水电设计院完成勘测设计,东圳水库是当时莆田水利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和奇迹,是当时福建省的第一大水利工程。
1958年3月,莆田县东圳水库工程指挥部挂牌成立,原莆田县县长原鲁山任建库总指挥,省水电厅晋江工程局刘序文、周连贵任指挥,工程师高宝善、副县长许子斌任副指挥。
1958年6月中旬,3千多人参加的坝址清基工作东圳水库开工建设拉开了序幕。1958年11月10日,水库大坝这一天填下第一铲,标志着大坝工程开始全面施工。来自平原、沿海的2万多民工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水库工地,他们在顶酷暑、冒严寒,自带干粮,自带工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水库建设,在延寿溪中游的天马山与地龙山之间劈山筑坝截流,使上游的沿河盆地形成一个18平方公里,水域辽阔、呈桑叶形的山中之湖——东圳水库。
水库工地设总指挥部,工作人员热情高涨。他们创造出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方案。当时缺少机械化设备,全靠民工们用人力小推车推土拉石,整个工地红旗飘扬,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涌现出了“烈火突击队”“模范民兵”、“十仙女模范”等多个英模集体和劳动模范。建库时期,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水库工地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是,建库者发扬“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克服艰难困苦,不怕流血流汗,为早日建成水库艰苦奋斗。
为了使莆田人民过上安康幸福的生活,水库周边的常太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库内共迁出有148个村庄,人口13000多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没有谈价议价,迁出库区,搬迁他乡,为水库建设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历史将永远铭记。
1960年4月,经过近2年的艰苦奋战,东圳水库终于建成通水。建成后的东圳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国家大(Ⅱ)型水利工程。现坝址上游集雨面积321平方公里,总库容4.3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787亿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80.5米,多年平均来水量3.13亿立方米,属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全国著名的土坝工程之一。
东圳水库分枢纽工程和渠道工程两大部分。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洞三大建筑物组成。大坝坝长367米,坝高58.6米。溢洪道净宽50米,共设5扇升卧式钢闸门,最大泄量4045立方米/秒。输水涵洞长332米,设计流量30立方米/秒。输水涵洞出口建有直径2米、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的饮用水专用管道,可供100万人口饮水需求。坝后电站装机容量为6320千瓦,发电的尾水流入灌区干渠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渠道工程由1条长89公里干渠、24条长242公里支渠、1461条长728公里分、斗、毛渠和4010座渠系建筑物组成。设计灌溉面积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受益荔城、城厢、秀屿3个行政区17个乡镇,250多个行政村 150多万人。
●腾飞的发展
东圳水库的建设和发展凝聚着几代东圳人的心血和汗水。经过历任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东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东圳水利人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莆田市委、市政府和市水利局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谋发展,与时俱进谱新篇,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为东圳水库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东圳水库管理局是水库和灌区的管理机构,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260人,其中干部66人,高级技术职称8人,中级技术职称44人。局机关设7个股室,灌区设8个渠道管理所和20个管理站,还有2个鱼苗养殖场、1个捕捞场和木兰堤水泵站。局设党委会、下属10个党支部,党员115人,并建立工青妇组织。荣获莆田市“第九届”、“第十届”文明单位、“2003年水利部农水司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7—2010年度福建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2010—2011年度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东圳水库管理局把握海西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对骨干输水渠系等工程的维修和改造,确保工程安全。从2006年至今,中央、省、市累计下拨资金1.3多亿元,促进东圳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
东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在莆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省、市水利主管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6月获得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的批准,列入了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项目分三期实施,总投资为1.58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8100万元。截至2013年6月,中央补助资金到位789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到位5165万元。2013年工程完工后可恢复灌溉面积5.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2万亩,年可节水5980万m3,相当于建设一座中型水库。
东圳灌区信息化建设,在水利部、福建省水利厅的关怀支持下,2009年列入福建省试点单位之一,投资近400万元。建设水雨情、供水计量数据采集系统,远程闸门控制等硬件设施;开发灌区综合信息管理等软件系统。提升了水库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东圳跨越式发展提供全新技术支撑。
东圳水库是莆田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2012年供水量已达8300万立方米,2013年将超过9000万立方米成为莆田市名副其实的“大水缸”。为加强水库水质保护,东圳水库管理局党委认真贯彻《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东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的通告》,广泛宣传,加强库区库面巡查,加大水质监测力度,落实库区禁游禁钓制度,调整水库生物种类、改善水体生物环境,不断加大水库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力度,协助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清理库区污染源,确保饮用水源清洁安全。
东圳水库发展到今天,其功能已从当初的防洪、灌溉为主转变为防洪、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如今东圳水库已成为莆田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东圳水库防止水污染工作任重而道远。2010年8月莆田市委、市政府重拳出击仅用了20天时间把水库周边的养殖场全部拆除,并专门出台了加强东圳水库水源地保护的一系列措施,正在实施的水库分层取水工程,是作为2013年市政府的民生工程,分层取水工程的实施,将为莆田人民提供最安全优质的原水。近年东圳水库管理局与市环保、常太镇人民一起配合,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水质安全,如建设水质化验室加强对水质变化情况监测;对坝区等重点部位设岗值班管理;加强库区、库面等管辖区域的巡视巡查;严厉打击水上非法活动、违章建筑、采砂取土等水事违法事件;设置监控点和宣传告示牌加强对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制定水突发事件发生预案和水库水调度方案确保饮用水安全。
2012年东圳水库还被评为福建省水利风景区,景观主要以工程雄伟、气势磅礴的三大枢纽工程为依托,集工程景观、水文景观、天象景观、生态景观和人文水文化景观等为一体,成为山乡旅游和基地教育新的一道风景线。
●走向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