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创建生态县区 建设美丽荔城
【发布日期:2013-12-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建区10年多来,荔城区积极融入海西和港城建设大局,通过项目带动、工业拉动、城建联动着力加快荔城区域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2007-2012连续6年获全市第一名。全区6个镇街中有4个(镇海街道、拱辰街道、黄石镇、新度镇)已通过省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西天尾镇2005年已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并授牌,生态环境质量、环保工作和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考核保持全省、全市前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达87%。全区的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均达环境功能区标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3.8%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16.2%,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3.11千克/万元、二氧化硫0.61千克/万元,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6.74%,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8平方米,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96.6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6.4%,化肥施用强度(折纯)278.6千克/公顷,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6%,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3.1%。

近年来,荔城区围绕建设“美丽荔城·幸福家园”的目标,坚持把生态区建设始终贯穿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较好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和谐稳定。对照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标准,荔城区6个基本条件和22个建设指标均达到要求。
2006年,荔城区就出台了《荔城生态区建设规划》,提出生态区建设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2012年,根据省、市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和《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结合融入宜居莆田建设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编制《荔城区生态区建设“十二五”规划》,突出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示范创建、节能减排、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建设与保护、环境综合整治、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以及生态文化建设等8方面43个重点项目建设,生态区建设目标任务、项目建设、保障措施不断充实完善、调整优化。
荔城区成立荔城区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抽调成员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下达《2012年度生态区建设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落实环保工作“一岗双责”,做到创建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创建指标工程化、项目化;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工作纳入年度实绩考评考核内容,区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责任部门密切协同、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生态区创建和环保工作机制。
财政投入情况:2010年投入环境保护资金3.1亿元,2011年投入环境保护资金5.6亿元,2012年投入环境保护资金7.45亿元。2010-2012年累计投入环保资金16.15亿元,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达3.1%,为顺利推进生态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发展生态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荔城区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荔城区持续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完成了澄峰围垦、北洋主河道整治、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等一大批水利项目;深入开展全国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加快北洋主河道支流及南洋主河道的整治,启动河道“清水行动”,对全区450多公里河道进行清污、清淤、清障。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扶持闽中、新美、鑫峰等2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精品农业,示范推广新品种60个、新技术16项,实现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目前,全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食用菌秸秆综合利用率100%,农化肥施用强度278.6千克/公顷,药、肥料施用强度呈递减良好态势;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面积比重29.68% 。近3年,荔城区建设户用沼气9900多口,农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3个,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780亩,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完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4万亩,施用配方肥的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组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5个,面积2万多亩次。全区通过认证的农业“三品”达3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 25个,有机食品1个。
荔城区加强项目准入管理。实行投资项目准入管理,对不符合环保、节能、安全生产标准以及产业链低端的项目予以“一票否决”,对于符合基本条件的项目,也必须同时达到每亩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投产后产值、税收等要求,提高了项目准入的门槛和引进项目的档次,实现从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向侧重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生态型项目转变。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分别委托厦门大学、省环境保护设计院编制完成荔城经济开发区、黄石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并通过评审;全面推进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实现园区废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结合工业园区和重点行业环境整治,加快基地、园区废水集中收集、处理、回用和废渣的综合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创建品牌、上市融资,目前荔城区共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自主创新产品3个、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共有2项世界级品牌生产基地、3项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57个福建省名牌,企业品牌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一。2012年,全区万元工业产值用电量由2006年的215度下降到153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8亿元(新口径),比增22.9%。
荔城区制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充分挖掘“壶山兰水、南国少林、工艺之都”资源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建立绿色旅游管理机制和经营理念,依托壶公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南少林景区及“壶山兰水”生态旅游资源,建设以南少林寺为核心,以紫霄怪石、九华叠翠、九牧祖祠、闽中工业景点为组成的武术文化古迹生态旅游区;以壶公山为核心,以万科广场、延寿溪及两岸荔枝林和荔城新区为依托的壶山兰水生态旅游区,打造海峡西岸知名的以山水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产品区。整合开发建设以镇海堤、梅妃故里、宁海桥、戚公祠为组成的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区,扩大景区体量,形成统一的、合理的旅游线路。整合陈国柱故居、九华山等景点,推进红色文化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的结合。依托兴化湾,建设以五候山仙女洞为重点的祈梦文化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以海为主线,以生态为灵魂,以休闲度假为主体,以康体保健旅游为特色的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8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4届“南少林文化武术节”。
荔城区扎实开展总量减排,严把建设项目审批,扎实推进责任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努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2010-2012年,全区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1242吨、氨氮减排115.2吨、二氧化硫减排84.77吨、氮氧化物减排35.16吨,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减排任务,并位居前列,2012年减排工作绩效考核名列全市第2名。加强重点行业监管,建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企业排放污染物实时监测,2010年以来,荔城区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荔城区严格落实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加强木兰溪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2011年度木兰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明确了12个部门6个镇(街)的具体工作任务。重点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制定荔城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可养区范围及其污染防治管理通告,完成编制《荔城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2011-2015)和《荔城区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计划》,荔城区畜禽养殖区划图。组织拆除畜禽养殖场1984户、69.8万平方米,并加快推进禁建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区养殖场(户)均按要求配套建设环保设施,确保养殖废水零排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规范管理饮用水源保护区,拆除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涉及西天尾镇下垞村范围内畜禽养殖场341场,面积120295.92㎡,新度红山水库(宝胜村)畜禽养殖场18场,面积4374.24㎡,消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隐患,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