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富”号客轮从台湾本岛直航湄洲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台湾客运直航第一船”。
▲俄罗斯首次向福建口岸运输天然气,图为俄罗斯12万吨LNG巨轮“首航”。
▲借助重点国企无人机拍摄强化口岸立体管控
▲“警花”的微笑宣传
位于东南沿海的莆田市,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地带及对台往来的交通枢纽。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莆田市不但是妈祖文化发祥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如今,莆田市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守卫这里的“国门卫士”,不断见证传承“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足音。
●唐宋海外贸易“明珠”
“莆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唐宋以来中国航海史上必经的黄金水道——南日水道(也称兴化水道),就处于莆田市境内。南日水道不仅水深,且靠近内陆,较为安全。近些年在南日海域,发现了不少运载商品的海底沉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水道,其年代可追溯至唐朝。
古时福建泉州是东方大港,虽然吞吐量大,但根本应付不了那么多海外贸易,这就影响和带动周边莆田小港口发展。“东南有海道,所以扞隔诸蕃,如三佛齐、大食、占城、阇婆等数国,每听其往来,相为互市。”古时,莆田拥有白湖港、江口港、宁海港、贤良港、吉了港、小屿港(即秀屿港)、太平港等著名港口,成为海内外海舶聚集繁盛的地方。宋代莆田海上捕捞、贸易等更为发达,不但可以制造远航大海的大船,而且是福建四大造船中心之一,拥有的船舶数量多。
宋朝,运载货物的船从莆田各港口,向北到达江浙以及北方诸港口,向南可达广东沿海各港口。海外可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国家和地区。《兴化府志》介绍,贤良港“居民数百家”,秀屿港“居民千余家”,太平港“吉了、小屿、莆禧、平海商贩船只,皆集于此”,白湖港“南北商舟会焉”, 可谓为闽中货物集散地, 船只云集。“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宋代莆田籍名臣蔡襄的这一记载,让人们在事隔千年之后,仍可深深地领会到当时兴化军海上贸易的繁荣程度。
如今,莆田市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相继开通印尼、朝鲜、俄罗斯等国际航线,为港口发展带来机遇。对此,驻守在千年古港的莆田边防检查站,在港区一线建立执勤点,推行“即报即检、即靠即作、即检即离”的主动通关服务,通过“网上报检”、“QQ报检员之家”、“海飘验证窗口”等举措,最大限度地加快出入境验放速度。同时,他们还与当地北岸边防大队联合打造“20分钟服务圈”,每名官兵包片管辖区域,结合高清智能数字监控系统,确保在较小的巡防区域内,20分钟内处置涉法事件,最大限度满足外轮船方在港的安全感。其中,仅位于秀屿港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项目——中海福建天然气莆田接收站,就从印度尼西亚、也门、卡塔尔、俄罗斯、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安全进口液化天然气超过1000万吨。
●守卫海底文物遗产
莆田有兴化、平海、湄洲“三大湾”,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的航运,这里都是必经之路。唐宋以来,莆田作为装载货物起运的集散点,海上贸易兴旺,进入莆田的外来物品有越南的占 城稻、印度的木棉等,而从莆田出口的物品有桂圆干、荔枝干、纺织葛布、蔗糖、瓷器、海盐、茶叶、水果等,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港口的发达和先进的造船技术,推动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丰富,从事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商品。到了唐代,莆田人的航海不仅仅是为了捕捞,更为了商贸。宋代莆田制瓷业鼎盛,商船从当地西天尾港出口,运载着周边窑口出厂的瓷器进行海上贸易。这些窑口生产的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可以称之为“外销瓷”。这些瓷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靠近山区的青瓷,另一类是沿海、灵川、仙游的青白瓷。此外,日本出土的珠光青瓷,很多花纹和釉色都与庄边古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莆田兴化南北平原形成后,沟渠发达,促进农作物大力发展,莆田的荔枝、桂圆、糖都是当时外销的主要物品。现在在美国的博物馆里,还保存着一个宋代莆田籍名臣蔡襄的“锦绣囊”,这个精致的“锦绣囊”就是当时保存荔枝用的。现在,莆田市博物馆保存着一幅明代的天文图,图上有24个方位的罗盘,是研究中国航海和天文的不可缺失的重要文物。
莆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如今,在莆田“三大湾”里,海底还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中心对福建省海底文物进行探寻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自他们中心成立以来,在莆田发现的水下文物是最丰富的。从唐代到民国,起码有4个点,沉船里还保存着整船的瓷器。
南日海域发现的沉船历经朝代多,从唐到民国,文物数量多,以宋、明、清等朝代为主。“莆田要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要积极做好海底沉船保护、考古勘察等工作。”北岸边防大队大队长叶金友介绍说,当地边防官兵多次查获盗捞海底文物违法人员,以及被盗捞的海底文物碗、碟、汤勺、壶等数百件。经初步鉴定,被盗捞的海底沉船历经数个朝代,文物多为青瓷系列,系南宋时期浙江龙泉系列民窑瓷,其中部分为三级文物,文物标本几百件。这从侧面印证了南日水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些海底文化遗产是莆田古代海上贸易繁荣的象征。
●妈祖文化源于“海丝”
莆田还孕育了“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保护神妈祖。海上贸易繁荣鼎盛,但出海很冒险,这就促使妈祖在南宋之后成为主要的海上保护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鼎盛,妈祖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妈祖,被称为“海上和平女神”。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乡土观念浓厚的出海人,主要信仰妈祖,常携带妈祖神像随行保佑,从湄洲祖庙请来的妈祖像更被视为妈祖分灵。宋代时期莆田海外贸易国家就有13个,元明清时期增加至30多个。妈祖信仰就产生并发展于这样的背景下,成了“海丝”保护神。之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妈祖信仰逐步从莆田走向全国及世界各地。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妈祖信仰又反过来推动和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妈祖文化源于莆田、源于“海丝”。千百年来,扎根莆田大地的妈祖信仰,就这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枝蔓,伸延到海峡两岸及五大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默默践行着自由、文明、包容、和谐、正义、合作、共赢的“海上丝绸之路”精神。妈祖文化还体现了人类征服海洋的大无畏精神,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代表着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如今,全世界拥有妈祖宫庙5000多座、信众接近3亿人,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妈祖架桥梁,两岸一家亲。守卫在“妈祖文化第一哨”莆田边检站将“规定动作”延伸为拓展服务,在妈祖出生地——湄洲岛增设“巾帼文明流动岗”,打造“30分钟服务圈”,推行“零等待”坐等服务机制,向台胞解读最新出入境政策,并赠送 “Q版妈祖”小挂件等妈祖特色宣传品。同时,他们制订了通往省内各地的交通时刻表及出行注意事项、应急措施等提示内容,24小时为朝圣信众排忧解难,把妈祖文化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枢纽。
现保存在莆田三清殿里的宋代绍兴八年“祥应庙记”碑,是目前在福建省发现的记录海上贸易情况最早的碑记,明确记载了宋代莆田对外对内海上贸易的经过,其中也提到海神庇佑海上运输。“绵延海岸线的座座妈祖庙,都是lsquo;海丝rsquo;最生动形象的lsquo;活化石rs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