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仙游书法志》序
【发布日期:2014-03-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秀发

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只不过几个石头磨过;仙游的石刻书迹可以说是仙游地方文化、文明的表征之一。
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书法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而以汉字为载体的文书同时又衍化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而又能够抒发性灵的书法艺术来,可谓光华灿烂。窥管见豹,就拿望邑仙游来说吧,这里书法历史颇为悠久,且兴盛不衰。有宋一代蔡襄以农家子而登进士甲科,名列宋四大书家之首,历代不乏佼佼者,蔡襄之后的有蔡京、蔡卞、陈谠,元代有郑杓(书论家),明代有顾有初,清代有林肇祺,等等,都以官品、文品特别是书品载入史册。古代仙游的书家(上至丞相下至老百姓)、书迹乃至书法艺术文化可谓泱泱鼎盛。
如此门类独一、特色鲜明的中华书法艺术尽管在世界艺苑中不断地散射出光芒,但一直以来其志书类的文献极少,历史上只有宋高宗(赵构)所写的一部《翰墨志》,古今所编纂的县志、府(市)志等也只以一小节的篇幅归入艺文篇中。而《翰墨志》有名无实,内容与古代一般的书论著作差不多。当今盛世修志,既已有《地名志》、《名产志》,也就当会有《书法志》。《仙游书法志》开其先河。
然而,首创性的开河是艰难的。作者深明此理,于是首先花大力气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查阅各种地方文献(如史志、族谱之类),深入到全县各个角落搜集实物资料(散落于民间的题刻墨迹,有的濒临湮灭),全面发掘、钩沉、抢救等等。就获取石刻照片一事来说吧,为了拍得好一块摩崖石刻照片,一大早乘车到大山里,再披荆斩棘步行,请引路人找到所在地,爬上去,除垢理净,一笔一划涂漆,这时已经花去了好几个钟头。若一切顺利,又赶上阳光充足之际拍摄,则欢欣鼓舞,疲惫顿消;若天气转阴雨,则须下次再来!一帧良好的照片来之多么不易。同样,其他采之旧闻、访之故老、得风土之实的资料也都付出了许多苦辛。
其次,对各种资料严加勘察、考证、梳理,博观约取,诞去实存。不但注重内容实质,而且深入到艺术性、观赏性和资料性的价值层次,确保志书装载内涵的质量。真是“盛世修志,天赐良机;志修好坏,事在人为!”
第三,构建周密完备的编撰体系。聚焦于地方书法,以之为专题,参照志书形式,分设概述篇、题刻篇、书家篇、文论篇、杂篇和附篇等,既有宏观结构上的总体把握,又分类别析,不放过具体细节上的精微解剖。如此能够大量地容纳各方面的信息,系统地反映出自古以来仙游地方书法的发端、沿进、繁荣的轨迹和面貌。
总之,本志的编撰是机遇与挑战并肩、艰辛与喜悦共存的结果。本志集实用、欣赏、珍藏于一体,图片精美,文字凝练。特别是地方色彩浓郁,内蕴丰富的乡土文化知识,字里行间闪烁着敢于拼搏、坚韧不拔、砥砺进取和创造有为的仙游精神。
志书有存史、资政、教化等功能。传说南宋时期,朱熹赴任江西,下车伊始,就问迎接官员图经(即志书)带来了没有?“下车问志”成为流传至今的美谈。本志系统地记述了仙游书法历史与现状,全面地展示了可作为地方书法文化遗产的重要石刻墨迹(其中部分为首次面世),近现代及当代大多数书家也收录其中。古月今月并悬,可让尔恣情地观古鉴今。
这是一部高度浓缩的集大成专著,亦是一部地情书、工具书,无疑将作为一块瑰宝进入“文献名邦”的仙游地方文献宝库中。捧着这一瑰宝,既可饱享眼福,又会得到智慧的启迪。能激发怀旧情怀,置于掌中可摩挲仿效。从其怀胎的那一天起就注定孕育着无穷的生命力,将穿越历史时空,不断地为日益兴盛的仙游这块热土上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波助澜!
投石问路,愿能激起环环无尽的涟漪。本志的诞生,必将促进仙游未来书法的发展,亦可望激发全国各地编撰地方书法志来,更可能催生《仙游画志》、《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志》来!佳期如约,佳人可见!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