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灵川桂山村发现古窑址
【发布日期:2017-11-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国柱

 

 

碗窑山古窑址开口内景

 

 

桂山村碗窑山古窑址

 

 

外壁剔刻几何形和莲瓣纹的青釉瓶

 

20171110日,笔者随城厢区文联组织的文化采风团走进灵川镇桂山村。桂山村白岭自然村一位已67岁的退休干部许秋富在村部向我们介绍桂山村的自然景观和寺庙名胜、民居、古道等,谈起白岭自然村有一碗窑山,以前随处可见古瓷器(完整器和残件)。白岭自然村的整座过红山都有高岭土。

随后,灵川镇党委宣传委员黄永国、村书记柯金土、秋富等人带我们一行人到原古驿道(福州—莆田—灵川桂山村蔡岭头—赤岭自然村—白岭自然村<拱桥头>—万福亭<>—灵川云庄村—灵川何寨村—仙游枫亭—惠安—泉州)看古桥(地名:拱桥头)、古榕树,顺道要带我们去看窑址(未发掘),惜碗窑山山脚当日渠道放水,暂未能成行,留下一点遗憾。

1112日,笔者联系秋富,请他当向导,他骑摩托车带我一齐到碗窑山探访古窑址,我们经过原古驿道(今村道)拱桥头后几十米,秋富向笔者介绍,这片田地上原有大量古瓷器,今尚存一些古瓷片。我们向渠道走一段路,过渠道,秋富在前面引路,穿行一段果园地,我们看到一处刚被人挖开的古窑址两开口,古瓷器残件有碗、碟、盘、瓶、垫饼等散落一地,窑址堆积层约有2米,从窑址开口往内看,有许多的青釉及青灰釉的碗、碟、盘等瓷器残件。距此处附近几米的果园地上捡到9个垫柱。笔者请秋富带几个碗残件、垫柱保存。之后我们往回走过渠道,见渠道靠田地一边的长斜坡尚存多种瓷器残件。我们在这里也捡到3个内底剔刻、压印花纹的碗残件。有底足“火石红”的碗残件,还有青灰釉及青釉的碟、盘、碗、垫柱等残件。另有一件外壁剔刻几何形和莲瓣纹,积釉处色呈翠绿的瓶,较为特别。秋富介绍,碗窑山古窑址原面积约有数万平方米,村民辟部分为田地,一部分为果园地,1957年有一条桂山水库渠道穿过窑址。之后,秋富带笔者到过红山(村道穿过过红山)看高岭土,秋富介绍这过红山满山都是高岭土。我们在附近白山通道碑处参观桂山水库,有一群白鹭在水库面上自由飞翔。

笔者查阅《莆田县志》、《莆田市志》及林元平著《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莆田窑》皆缺桂山村碗窑山窑址的介绍。笔者把桂山村碗窑山遗址的瓷器残件、烧瓷器的垫烧工具垫饼、累叠碗坯的垫柱,与莆田窑其他窑址采集的宋元瓷器标本相比照,在品种、款式、刻划花纹等方面都非常相似。举例如下——碗窑山窑址上捡的碗:残。弧腹,圈足青灰胎坚硬较粗糙。内外施青釉,外施釉不及底,玻璃质感强,开细冰裂纹。涩圈。内底压印莲花纹;与庄边窑丙处采集的内底压印菊花纹的南宋碗(标本)相近似。碗窑山窑址上捡得碟:残。敞口,腹壁斜直微弧,平底。青灰胎坚硬。内外施青灰釉,外施釉不及底,玻璃质感强。涩圈。通体光素无纹;与庄边窑乙处采集的宋元碟(标本)相近似。碗窑山窑址上捡得瓶:残片。喇叭口,长颈,青灰胎坚硬,较粗厚。内外施青釉,玻璃质感强。通体光素无纹;与庄边窑乙处采集的瓶(标本)相近似。碗窑山窑址上捡得垫饼:残。盘状,实心,平面,弧腹,圈足。灰白胎厚重坚实。素胎;与碗洋窑采集的南宋垫饼(标本)相近似。碗窑山窑址上捡得垫柱:略残。平顶,束腰,稍喇叭形底。陶制。厚重粗糙。受火面呈黑褐色;与庄边窑丙处采集的南宋垫柱(标本)相近似。

桂山村有2处地名与瓷业有关,一、桂山村白岭自然村有一山,名为碗窑山。与西天尾碗洋村(古称“碗窑”)意相近,说明古时窑址面积非常大,才会称“碗窑山”。二、白岭自然村的“白岭”名称来历是由于村中的过红山整座山都是白色高岭土而得名。

《莆田窑》第31页载:“考古工作证实,莆田窑的产品运到了我国的南海诸岛和亚非许多国家。”莆田窑是宋元时期外销瓷产地之一,青蛙山窑采集的模印飞凤碗与菲律宾出土的飞凤碗一样就是例证。而桂山村碗窑山古窑址与青蛙山古窑址(原属灵川镇,今东海镇利角村青蛙山麓)、许山古窑址(原属灵川镇,今东海镇海头村许山)、笼口山古窑址(灵川镇东进村)同处壶公山脉余脉山麓,同属海滨之地。碗窑山古窑址前面有一条古驿道,再往前是内海。此窑与笼口山窑址相距约3千米左右。此窑址旁是桂山溪,上游筑有“坝仔”,蓄水用,为制瓷等提供水源。桂山溪下游距东汾后港约几百米。可想见在宋元时也是一派繁荣的生产、运售场景。据以上资料分析,此窑应也是莆田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出发地。

碗窑山古窑址的发现,莆田又增加了一处古窑址。建议莆田市、城厢区政府尽快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考证此窑址的具体年代,把此窑址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并挂牌保护。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