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阳烽火》藏历史(下)
【发布日期:2017-11-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许多当年看过演出的莆田二中学子,至今聊及那时的校文艺宣传队,仍都兴致勃勃,津津有味。有的说曾淑琼同学连续出演莆仙戏《洪湖赤卫队》女主角韩英,有的说歌剧《红珊瑚》女主角珊妹是如何到位,有的说曾美英同学演《红珊瑚》反面女主角七奶奶是如何老辣,有的说想不到学者型的化学老师谢宗仁还担任《黄河大合唱》的钢琴伴奏……说得最多的自然还是俞昌连老师,说他课堂教学如何严格,说他大家风范,指挥棒举起,乐队和演唱队就时而群鸟欢鸣,时而万马奔腾,说他当年何等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几十年后的这次见面,他已是年过八旬,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和我们一聊就是两个多钟头,聊得人人心花绽放,其乐融融。俞昌连老师1936年出生于福清,1958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音乐系,同年8月分配莆田二中任教,担任过班主任、音乐教师、校文艺宣传队的各项工作。1969年,他离开莆田二中后先后到莆田大洋中学、福清师范学校、福清一中任教。他创作出许多优秀歌曲、节目,由学校或农村排练,参加地方和省级调演,多次获省一等奖,被评为“福州市教育先进工作者”,连续10年评上省音乐周优秀音乐教师。他的原创歌曲《红小兵扫谷忙》在文化部的《战地新歌》第四辑上发表(署名为“福清县东张小学”)。1987年,他以充足的条件评上福清一中首批高级教师。

该校文娱生活一贯活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上,总是运用文艺演出的形式,在校史长河中留下鲜明的时代印记。抗日战争时期,该校成立了哲理中学后援队,随后,又接连成立战时后方服务团、哲理宣传队、哲理抗倭剧社、大江文艺社、铁流文艺社、哲理民训队等,开展有组织的支援抗日活动。各种组织互相配合,大张旗鼓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文艺社创办《大江》《铁流》等抗日刊物,协助文艺宣传队挑选或编写文艺节目,文艺宣传队赴西天尾、梧塘、江口、黄石等地举行抗敌宣传演出。抗倭剧社接连演出老舍的《面子问题》、陈白尘的《结婚进行曲》、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等话剧,激励师生和民众的抗日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校文艺宣传演出也非常活跃。学校组织文艺宣传队、秧歌队、腰鼓队,走到街头,走到乡镇宣传演出。文艺队演出《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九件衣》《花木兰》等剧目,宣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国家大事。学校还联系到驻莆31军、28军文工团来人指导文艺队编排《工人舞》《采茶灯舞》《丰收舞》等节目。新中国的诞生,给该校文艺宣传队的师生注入勃勃生机,大家满怀激情演出,人人觉悟提高。那么,1961年至1966上半年的这一演出高潮,又留下怎样的时代印记呢?我请教了俞老师:“1961年前后,大家都饿着肚子,怎么会有排演大戏的劲头?”俞老师兴奋地说:“大家都很有兴趣,很有激情,目的性也很明确。校领导很支持,提出要用革命文艺来激发师生战胜自然灾害的意志。后来又紧跟形势,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又学习内蒙古的乌兰牧骑,编排中小型节目,经常下乡演出,加深与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俞老师的一番话,阐明了这一阶段该校文艺演出的指导思想。选取、创作、改编以励志、宣传为指导思想,以革命历史和新中国新面貌为题材,以歌剧、莆仙戏、组歌、大合唱、表演唱等为体裁,排演为广大师生、贫下中农所喜闻乐见的精品文艺节目,是该校这个时期文艺演出留给后代的校史印记。(涂雨)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