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农谚有人情(下)
【发布日期:2017-10-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布大暑田,布交秋田。晚季水稻插秧一般是在大暑节气里完成,最晚也得在立秋节气到来之后几天内插完。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以阳历81日前为限,最为简易。

七月半,纸钱灰飞。七月最为炎热,中元节祭祀祖宗,俗语谓炎热乃因“公妈挤”。祭祀之后纸钱烧成灰,被风飘起,人们说公妈走了,“天时”转凉了。这时如刮小小的东北风,叫做“秋风头起”。天顶月圆,人间月半,中秋节最是令人思家。我年轻时做木工,东家每逢中秋节,便会早早起来备办节日美食,但我们总是会选择回老家,与家人在一起吃简陋的“芋头炒米饭”。莆仙戏《秋风辞》里有一句唱词是“秋月秋风秋水寒”。这个时节河水澄清,南洋平原河水里的泥土沉淀成“一重秋膏”,是罱泥的好时候。到了农历九月,东北风比较大且凉爽,甚至于有肃杀的感觉了。春去和秋来,最易惹起迟暮的感觉。

七葱八蒜。七月种葱,八月种蒜。有了葱蒜,生活就有滋有味。

立秋处暑,热死老鼠。立秋、处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两个节气。处暑的“处”字意思是“止”,因为热,却顺理成章地被误解为“到处热死了”。物极必反,热极凉来。

白露雷雨都去厝。白露过后,一般不会有雷阵雨了。可是总有例外,1975年农历九月十八那天,我邻居一小伙子结婚,午后到夜里就雷霆雨暴,惊心动魄。老一辈人经常用“六月飞霜”来解释稀有的反常天气,所谓非其时有其气。

八月初三灶公生水,八月十八大水发,八月十八翻江水。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太阳和月亮对潮水的影响最大,常常导致天文大潮,但是天文大潮实际上延迟到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发生。其中八月的初三和十八如果遇到台风,则大潮与台风共同作用,引起的灾害会格外严重。

八月八,八仙晒龙袍。这一天据说很少下雨。

云蔽中秋月,雨打上元灯。中秋节乌云蔽月,元宵节就会下雨。天有天的韵律,常常灵验,亦常常不灵验。信者智,不信者慧。

十月回小阳。“秋老虎”肆虐。

雁鸟飞落海,厄早起来拾狗屎;雁鸟飞落山,厄早起来拾薯干。傍晚大雁成群向东北方向飞行,预示明天向晴;向西南方向飞行,则明天可能阴雨。燕子没有这种行为。不知道莆田习俗里为什么把“拾猪屎”说成“拾狗屎”?有过“拾猪屎”和“拾薯干”的乡下孩子都懂事有担当,成器可期。

交冬满洋空。到立冬这一天,南洋平原上的水稻都收割完毕了。“天时”凉爽,孩子们把鸡鸭牛羊放到空田地里觅食,自己或捡稻穗,或跑跑跳跳玩青蛙,其乐融融。

十月十五会落雨;十月廿九会落雨。这两天,莆田民俗备办簸箕筛祭祀无家可归的亡灵,祭祀后把香火插在室外路边,称为“布灵”。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常常会下小到中雨。南洋平原上种蚕豆、麦子时都会提防这两场雨。

小雪种小麦,大雪种大麦,大麦出出看冬至。大雪节气中期地瓜撅起后,地瓜田种大麦还勉强来得及。但是有个极限,要确保大麦至迟在冬至来临时露出土面,否则这大麦到清明节收成时来不及成熟就已经枯死了。各种作物生长有时。

冬至月头,寒冻年暝兜;冬至月尾,寒冻正二月。“年暝兜”就是农历年底。旧时人们“可怜身上衣正单”,多少农家孩子单衣赤脚过冬,冻得瑟瑟发抖,难怪对寒冷敏感。

爱吃丸子天八光。莆田民俗,冬至早上吃糯米丸子,小孩子头天晚上参与搓丸子,盼着吃丸子,可是天就是不亮,冬至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天。

初三十八晴。农历十二月初三如果晴天,就会一直放晴到十八日;初三如果下雨,或阴天,就会一直阴雨到十八日。十八日的天气状况也会一直影响到大年三十,但是不如初三那样准确。莆田人特别重视初三天气,是因为初三之后渐近年底,要安排扫尘、拆洗被褥等活儿,干干净净过年。“有钱没钱,扫尘过年”,期待明年更加美好。

日食初一,月食十五。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这是农历历法科学性的完美体现。初一、十五是莆田最好的日子,初一、十五不必问路,做什么都行。

月画日大,日画苦旱。苏洵《辨奸论》里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外地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但是莆田这个谚语意思是月晕则第二天会大晴天,而太阳周围出现彩色光圈则预示干旱天气。

早雨不成,晏雨投暝。这是莆田天气特点,如果天亮前后下雨,一般下的时间很短,而且此后整天都不会再下雨。如果天快黑时开始下雨,则雨会长时间持续。这个谚语非常灵验。这个时候如果哪个孩子尚未回家,最令父母牵挂。

喷(溅)几点回南。无风而下几点小雨,一般是风向要转南了。

初三月戈,初四月鼻,初五月照路。这时的月,似弓,似弯弯的小船。莆田话却说初三月有“脚”,初四月有“鼻”。看见月戈、月鼻,心里不免惊叹,时光飞逝,又一个月来了。

初三十八,水涨吃昼时候;初十廿五,早阵晏阵。莆田话“阵”是满的意思。每个月的初三和十八海水涨满是在吃中午饭的时候(和半夜时),而初十和廿五满潮是在天亮和天黑时。天作有时,潮汐有信。滨海之人,以此趋利避害,知道何时出去讨海,何时回到岸上。小时候,我跟随堂姐妹堂兄弟去海里拾“筐菜”,见潮水涨起汹涌,仓皇逃上海滩。稍有迟疑,性命休矣。乃知潮汐与性命交关,非同儿戏。唐代诗人李益在《江南曲》一诗中写道:“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弄潮儿与潮汐都诚信可靠,天下男女亦当如此。(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