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陈文龙与刘埙的“生死情缘”(下)
【发布日期:2017-09-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逼安庆,范文虎不战而降。元军顺江东下,贾似道求和不成,兵败安徽鲁港,赵溍逃跑。陈文龙又被朝廷起用,为侍御史。同年十二月,陈文龙累迁参知政事。这时宋末抗元名将张世杰兵败于镇江焦山,文天祥兵败于浙江安吉独松关,元军长驱至临安的北关。陈文龙主张“收拾残兵,出关一战”,朝臣意见不一。世杰等人拥益王、广王入闽,陈宜中(南宋末年宰相)奉谢太后派使者持表向元称臣。文龙乞归,留浙东待命。次年(1276)正月,元军陷临安,恭帝投降,五月,益王赵昰即位于福州,称端宗,改元景炎。文龙任参知政事,宣抚闽广,平定广州、漳州两地叛乱。十一月,元阿刺罕、董文炳陷福州。端宗奔往广州,以文龙守兴化,文龙尽散家财,募兵守土。十二月,降将王世强引导元兵入广,建宁、泉州、福州守将皆降元,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军,陈文龙斩使者,遗书责世强、刚中负国,并积极部署抗元军事,设伏于囊山寺前,连挫元军,多次拒绝元将唆都的劝降。不久,他的部将陈渊、林华引元军到城下,诈称援兵,通判曹澄孙开城门投降。文龙终因精力耗尽被俘,被押送至福州元将董文炳军中,不屈。元将唆都将他械送杭州,临行,他绝食反抗,北行至合沙(今福州大桥头闽江中小洲)时,寄诗他的次子决别,诗曰:“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景炎二年(1277)四月二十五日,文龙至杭州,拜谒岳飞庙时,因绝食以身殉国,葬于西湖智果寺旁,终年46岁。讣闻,诏赠太师,谥“忠肃”,赐庙号“昭忠”,并诏封为福州府城隍,当地称为“尚书公”。里人建立祠宇纪念他。今莆田玉湖陈氏祖祠,被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埙与陈文龙在陈被劾解郡南归途中互相赠诗长谈一别,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往来沟通,后忽得文龙慷慨死国的消息,不胜悲痛,感慨万分,为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所折服。刘埙将陈文龙与文天祥相提并论,作《哀文魁天祥陈魁文龙死节》诗一首:“两朝亲策士如云,何恨伦魁委路尘。同寿乾坤惟二老,增光华夏此全人。已无地载虞渊日,尚与天争汉苑春。更好长沙寻老守,云间携手看降臣。”

诗中,刘埙将陈文龙与文天祥比作“红日”一般与乾坤同寿,为华夏增光,即使到了日落黄昏,也要与天争春,并在云间笑看俯首跪地的可耻降臣、叛徒。为陈、文二魁“委路尘”深感痛心疾首。这首诗被刘埙收录于他所著的《水云村吟稿》里。《水云村吟稿》同时还收有他写的《枢密闽广宣抚使陈文龙》,诗曰:“淳熙名宰孙,比德粹于玉。决科魁集英,骎骎荐冠肃。类田烦谏疏,相嗔俄见逐。补郡复免归,河岳半沈陆。大旋日光薄,力疾支颠覆。蹉跎执南冠,道疾死不辱。往昔五峰堂,倾盖语跋烛。斯人真妙奇,哀哉悭厚禄。长揖丙辰魁,九天双黄鹄。不有二忠存,千古笑科目。”

此诗也曾被收入《莆田陈氏二忠录》(卷二),题为《水村刘先生埙为陈忠肃公补史诗》。从刘埙的这几首诗作中,不难看出他对大宋王朝民族英雄由衷的崇拜和与陈文龙间的生死交情。

在南宋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刘埙与陈文龙的交情,无疑是与两人的政治抱负、文化素养、人格定位以及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价值观念相似所分不开的。宋朝灭亡后,刘埙惟恐他所结识、交往和崇拜的“诸忠义”(泛指陈文龙、文天祥、江万里、李庭芸、张世杰、张钰、陆秀夫等十位南宋抗元将领、仗节死义名臣)事迹湮晦,作补史《十忠诗》、《思华录哀鉴》以记其事。

民族英雄陈文龙留诗南丰,载入当地史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见证了陈文龙与刘埙一段挥之不去的“生死情缘”。( 熊国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