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重塑莆田文化自信
【发布日期:2017-10-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建平

 

壶山兰水,是莆田人的心灵原乡。“原乡”誉称“文献名邦”“海滨邹鲁”,许多乡亲谈起家乡先贤的文采风流,满满都是自豪。

但如果把“文献名邦”当口头禅,就有点“烦”了!祖先有文化,并不等于自个有文化;把祖先的功业当“谱”来摆,那是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

纵览神州,气象万千。与锦绣江南比,莆田这座“文献名邦”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明清两朝,光苏州府就出了50名状元!徽州市小小的休宁县,自宋嘉定至清光绪间竟冒出19名状元!再看浙江绍兴,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令人羡慕,那里拥有舜、大禹、嵇康、王羲之、谢灵运、陆游、王冕、徐渭、任伯年、蔡元培、秋瑾、鲁迅等灿若繁星的名人,让人生出仰望之叹……

岁月打磨,家国春秋。如果全面了解莆田的历史人文,从地域性格、民俗风情、人文积淀等综合大背景来考量,莆田也不简单。这里位东南,居蛮瘴,处烟荒,曾是蛇虫横行的边穷海滨,也是屡受海潮溪洪肆虐的蒲草之田,还是远离中原文明的文化荒芜之地,却以博大胸怀,一次次接纳逃避战乱的中原衣冠,拥抱农耕时代的先进文明。“开莆来学”的文明薪火,“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文化储备,既为围海作田、堵溪成库奠定了宏基,也造就了随后千年的“中国进士第一乡”。注意,这方土地上“舞龙灯”般掠过的2400多名进士方阵,并非读成于风雅江南,而是进“士”于山野海岬;莆田学子龙虎榜头傲视群伦,昭示了强劲的文化实力。

烟云过尽,文明流芳。到底是什么动因,造就了这方水土的科甲风流和文化风采呢?是不屈低位的抗争、不甘落伍的拼搏,是光宗耀祖的热望、以身许国的胸襟,还是闯荡天下的豪情、流芳百世的抱负?翻开地方史,仅宋朝,“莆田四杰”蔡襄、郑樵、刘克庄、林默就已作出精彩诠释:书法大家蔡襄造就洛阳桥等惠政爱民的功业,布衣郑樵隐居夹漈草堂数十年撰就《通志》的执着,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悲慨的忧国忧民情怀,林默行善大爱羽化海上的崇高境界,早已化成这方水土闻道、用道、得道的文化风尚,在莆田子民的血脉基因中流淌,形成鲜明的地域气质和强大的传承能量。由之,当今莆田又涌现出林兰英、黄维恒、闵桂荣、李耕、陈仁鉴、郭风等科技界、文化界名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地域、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灵魂。习近平主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文化自尊。或许可以说,惠政造桥是文化的联通,草堂著述是文化的抱纳,科举入仕是文化的攀援,妈祖分灵则是文化的拓展;还有唐宋遗响莆仙戏、南传禅武南少林、雕艺仙作金镶玉……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与流传。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莆田文化,扎根于有着深厚文明积淀的这方水土,挺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天之林。今人的使命,理当通过对文化经典的重温,来亲近传统和守护传统,更应通过文化的发展创新,来延续传统和弘扬传统。因而,重塑莆田文化自信,任重道远,时不我待!譬如莆仙戏的返朴归真、南少林的挖掘传承、工美艺术的提档升级、妈祖文化的和谐整合、新旧景区的内涵挖掘、美丽乡村的精准定位……均需脚踏实地,多方突围。

重塑莆田文化自信,旨在深掘莆田文化富矿,提升莆田文化品相,开拓莆田文化胸襟,丰满莆田文化表达,有效提升莆田文化的精纯度和产业力,深度打造和展示各地各方各行各业独特的文化风韵、风情、风采、风标。

“向道而行”是莆田文化的精神支点。“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正是莆田文化的旗帜,也是莆田文化的走向。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