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宋代莆田白湖儒商“陈米牙”
【发布日期:2017-10-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白湖一名玉湖,俗称水塘,又叫阔口,阔口街北自莲塘洋头起,南至熙宁桥头止,通名阔口街,其街之半有桥亭,桥亭以北属东厢,以南属胡公里,白湖市旧时是木兰溪重要港口,客商兴贩米谷,舳舻相望。由于宋代粮食贸易广泛存在,吸引着多种不同身份的人投身粮食买卖。综合各种文献记载来看,宋代的粮商即从事粮商贸易者,主要是商人、地主、官吏、农民。米牙人则在米市场中扮演其角色、职能,宋代米牙人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以及米牙人的存在对宋代米市场供需平衡具重要作用,米牙有时也指米行,米牙可以兼做米的零售买卖。

“陈米牙”即陈贵,字美和,宋代莆田白湖人,在莆田城东开设米行,以卖米为业。据说陈贵字美和,“美和”和“米牙”莆仙方言读法基本一样,当地人称陈贵为“陈米牙”。陈贵经营米业,其事迹在明代李豫亨著名著作堪舆学《青乌绪言》中有记载。李豫亨,字元荐,松江人,明代隆庆年间著有著名堪舆学《青乌绪言》(一卷,清《学海类编》<道光本、景道光本>·集余六卷)载:“闽人邓姓购一地,与工营葬事,夜梦一神语之曰,汝莫营,此陈米牙地也。明日,营地如故,夜梦复然。再日之夜复梦如前,主者乃疑,偏访陈米牙,得之城之东门,乃卖米牙也,入而语之故。陈如价与之,葬后,生陈文龙、陈俊卿,宋末为宰相,今陈石峰、陈对溪其裔也,然而人生葬地固有定焉。”(见下图)陈米牙陈贵是个儒商,他在经营米业中,按照米的实际价格卖给顾客,没有抬高价格,薄利经营。莆田民间一直有陈贵经营米店的另一个传说,他向顾客卖米不收利钱,只用他小指头上的长指甲在已售出的大米中,留下一指甲的米作利钱。因此,在莆田当地名声好,商铺门口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据《宋史·地理志》、《宋会要辑稿》和《文献通考》所载诸路人口情况。福建人口至南宋绍兴三十二年时达到2808851,与南渡前相比,人口纯增加765819,仅次于成都府路,而居于全国的第二位,其中大部分是从北方迁入的。这里面有不少是农业和手工业等的生产能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增多(劳动力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当地生产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经济繁荣起来。莆田人口也增长很快,粮食需求量大增,粮食对当时老百姓生活非常重要,陈贵诚信经营米业,给百姓生活生存带来极大便利。

据《青乌绪言》所载得知,陈贵有对百姓生活的崇高责任感,有救世济民的理想和忧患意识,追求达则兼善天下的品质,陈贵卒后,葬于风水宝地,其后生孙陈俊卿,宋乾道二年至六年(11661170)官至尚书左仆射,因陈俊卿贵,玉湖陈氏始祖陈仁、二世祖陈贵、三世祖陈诜均被追赠太师、国公。俊卿是玉湖陈氏“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首位丞相,第四代太师。另有五世赠太师永国公陈钦绍字大用;六世赠太师安国公陈兖字伯鲁;七世赠太师荣国公陈楶;八世状元太师参知政事忠肃公陈文龙字刚中。陈贵后裔南宋状元陈文龙,宋景炎元年至二年(12761277)官至参知政事。

关于莆田“做牙”还有个传说,陈米牙“指甲装米”老少无欺,在民间传为美谈,他家米店每天门庭若市。莆仙商家为纪念他,每年春节之前和元宵之后,都要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称为“做牙”,祈求生意兴隆。同时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头牙”,十二月十六日定为“尾牙”,尾牙这一天商家要设宴。尾牙祭是商家活动的尾声,也是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因古代重农轻商,史书对商人记载极少,“陈米牙”事迹载于明代,后人误认为其为明代人,这也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台北市莆仙同乡会林国梁主编的《福建兴化文献》(197809月第1版,第319页)载有“陈米牙的故事”一文,找不到史料依据,笔者认为,宋代时“陈米牙”事迹已经传为美谈,民间有很多传说和故事,“陈米牙”孙陈俊卿与黄公度分获同科进士榜眼和状元,编造了陈俊卿和黄公度为孪生兄弟的故事,没有任何史料依据。“陈米牙的故事”一文中提到陈俊卿为“陈米牙”儿子,这与《青乌绪言》中“陈如价与之,葬后,生陈俊卿”也是有矛盾的。

研究宋代莆田白湖儒商“陈米牙”,对研究玉湖陈氏家族文化、科举文化、家规家训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陈春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