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油墨飘香
【发布日期:2017-09-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社会上还没有打字机、电脑、打印机,一般都是用铁笔、钢板、蜡纸、油墨来完成学习资料、报表文稿等印刷。其油印各种资料时多为黑色油墨,只有通栏标题或封面才使用红色油墨。

那个年代,老街上有不少街道开办的油印社,刻蜡版一般由字写得较好的同志来完成,从刻蜡版到油墨印刷全是手工。许多机关单位报表、文稿都经常到老街上的油印社刻板油印。

我记得有一次,单位要印刷一期《简报》材料,叫我到老街大路的“长寿油印社”去完成。只见油印社几位师傅伏在案前,埋头在一张黄色的油纸上细心刻着字,油纸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的钢板,刻字的钢板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很硬,是刻蜡纸的垫子,其正反面有一条条斜向的纹理,钢板镶在一块木座里,刻写文字时,蜡纸应对着钢板斜向的纹理刻写文字材料。有一位长得秀气的青年女子埋头刻写着,刻笔划在蜡纸上时,从钢板上发出的“吱吱吱”声非常动听。我夸她刻写的方块字非常工整、漂亮,她只是抿嘴一笑。后来,才知道她是哑巴。

经常和油印社打交道,看着看着我也就熟悉了刻蜡版、装蜡纸、油印等技巧。后来,我经过多次刻写实践,也学会了用铁笔在蜡版上刻字。刻字最重要的是用力均匀,手腕用力轻,铁笔在蜡纸上着力浅,印刷时油墨无法渗透,印出的资料就会看不清;用力太重,划破蜡纸,油墨渗得太多,资料就会模糊。刻写仿宋体字必须将蜡纸对着钢板的螺纹,而草体就像平时写字。

时间长了,我也会油印技术。油印时,先打开油印机,放平,打开的油印机一边是由纱网、底板组成,另一边是倒油墨和放滚筒的地方。印刷前,把蜡纸装在油印机的纱网上,由上向下定位,再用两手掌由中间向两边均匀展平。遇到蜡纸没装好或正反面装反了,这张刻好的蜡纸就废了,又得重新刻写。印刷时,先将油墨挑出,用滚筒把油墨推匀,如油墨发干时,可用少量的煤油稀释。然后通过带有油墨的滚筒,在事先装有蜡纸的纱网上用手推动一个来回,这样,一张资料就印刷出来了。

为了节约单位开支,单位领导差人买来刻笔、钢板、蜡纸、油印机和油墨,叫我学习刻蜡版、油印。记得首次编印单位《简报》,从撰写到刻字,最后油印二百多份均是我一人完成。“首战告捷”,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表扬。后来,这份“光荣而艰辛”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的头上。那时候,我经常晚上加班,中午也不休息,坐在灯下,我很细心地用铁笔在蜡纸上刻板,甚至在闷热的办公室推印油墨,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打字机的出现,替代人工铁笔刻写,印出来的材料比用铁笔刻出来的字要规范、漂亮、整洁。从那时起,我告别了忙碌辛劳的原始刻写钢板、浑身油墨的工作。就在这个时候,老街上的油印店也渐渐退出时代舞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电脑、打印机逐渐普及,只需要坐在电脑旁敲击键盘,然后输出文稿,认真校对即可印刷出来。再后来,有了复印机,复印机印数一摁,要印多少张就会出来多少张。

如今,刻蜡纸、油墨印刷的行业早已消失。可是,它记载了一个时代的一种文字处理方式。时过境迁,科技的进步、电脑打印机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已经让油印时代成为一种记忆,唯有那淡淡的墨香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