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风箱
【发布日期:2016-08-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许子和

 

前不久,我们回了趟老家,看看老屋。在这座“五间厢”的院子里徜徉,我们倍感亲切。老屋,恰似一位慈祥的老人,满面春风,笑迎子孙返乡。

步入厨房,我的目光突然定格在安装于柴灶左下方的风箱上。瞬间,我仿佛又听见它“呼哧呼哧”的“喘息”声,不绝于耳……

在那农耕时代,这种作为助燃工具的风箱,家家厨房里一般都有。在儿时我们的眼里,它简直就是一口神奇的魔术箱,装着无穷无尽的风。它和柴灶相依为命,不知度过了多少春夏秋冬。

那个年代,烧谷皮时,非用风箱助燃不可。先是用左手拉动灶膛边的风箱,接着用右手抓谷皮往灶膛投去。在风箱不断鼓动下,谷皮便火借风势充分燃烧起来。在一推一拉中,风箱的小“舌头”一张一合,期间还可听到“吧嗒吧嗒”敲打风箱内壁的声响,就像是听戏时简板伴奏的声音。此刻,小“舌头”的“吧嗒”声、拉杆的“呼哧”声、谷皮燃烧的“哔啵”声,汇成了温馨的交响乐。

那时,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总是抢着干烧火的活。拉风箱确实很累,时间一久,手臂发酸,浑身是汗,灰头土脸。但我想,风箱给予柴灶鼎力相助,我只是帮忙大人做一点家务,比起风箱,我还差得远呢。

风箱,是我童年的好伙伴。有一次烧火,我发现它发挥不了“威力”,但只能干着急,束手无策。突然,听见祖母说祖父在“拖炉呼”——他打鼾发出的“呼噜”声,如同风箱发声一样响。我觉得祖母的比喻多么形象、生动。

“对了!”我急中生智,喊醒了祖父,让他来给风箱“诊断病情”。他拉推了下风箱,便胸有成竹地“对症下药”,拿来了公鸡毛、棉线,打开了风箱。

我看到两根平行的拉杆从风箱外垂直插入,连着一块方形木板,整部风箱找不出半根铁钉,全部用木钉或卯榫,其巧妙结构,令我对先人的聪明才智赞不绝口。

祖父卸下了风箱里那块方形木板。我看见木板四周的公鸡毛已所剩无几了,问他公鸡毛在风箱里起什么作用。祖父说,它就像柴油机的缸筒活塞,作用在于摩擦、润滑、兜风,让风箱把风很自然地吹到锅底,助灶膛内的柴火熊熊燃烧。只见祖父在那块方形木板四周用棉线串密公鸡毛,一下子便修好了风箱,又把它安装上。我想,难怪这口风箱能用这么多年,原来是家里有祖父这位能工巧匠呢。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我刚拉风箱,就听见老鼠的叫声、爬动声,可不知道它在哪里。当把风箱杆拉到头时,又听到它的尖叫声,我才知道原来它钻进了风箱。我灵机一动,暂不推风箱手柄,而是叫来小弟帮忙。我拿来了一个小袋子、一根筷子,左手把袋口封在拉杆下的“舌头”框口上,右手把筷子从袋口的边缘插入框口,顶开“舌头”,让小弟轻轻地拉动风箱杆,逼老鼠出框口。不出所料,它惊慌失措,突然发现了“安全通道”,便从框口钻进了小袋子。我即收紧袋口,把袋子平放在地上,用砖块把它砸死……

看着已死的耗子,我忽然想起了母亲说的歇后语:“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是的,老鼠钻进风箱,跑到哪头都会被风吹,那不就是受气——“两头都不讨好”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有的去远方就业,有的迁往新居生活,有的……大家先后告别了老屋。最后,老屋就不再有人去住了,风箱也成了老屋里的“老物”,在厨房里“安度晚年”……

时代在巨变,社会在进步,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液化气灶的普及,旧时的灶台告别了农家,风箱也随之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每次一提及风箱,我便想重返故乡,找寻曾经遗失的足迹,看看难以割舍的一山一水,瞧瞧魂牵梦萦的一草一木……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