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我的名字叫知青(下)
【发布日期:2017-08-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影

 

农闲的时候,为了提高知青点的收入、改善知青们的生活,在盐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农场进行了多种经营。期间,农场还请来了制作糕饼的师傅,教知青们制作酱菜、糕饼、米粉、酒等副食品。一位个子小、体格弱的女知青最早被派去学制作糕饼,并负责其生产管理。当时糕饼厂条件很差,说是一个“厂”,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土”作坊,里面有用砖头砌起的烤炉,非常闷热。那时,生产作坊非常讲究卫生,她每天都是提前进行环境卫生打扫和生产工具清洁消毒工作。厂里生产的糕点品种花样较多,有广东饼、风味饼干、油饼、花生糖、麦芽糖等。各种糕点制作时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精工细作、质量一流,按现在说法是“纯绿色食品”。

可以说,知青点糕饼厂在上世纪七十年中期是莆田沿海一带最大的糕饼作坊,其出炉的糕饼香飘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农闲时光,知青们分期分批集体外出当临时工,到化工厂参加化工生产,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一些收入,用于补贴生活。一些知青被公社抽调参加护盐工作。字写得好、画得好的几个知青,还被盐部调去出墙报、写宣传标语。

按说,在那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苦年代,农场的精神食粮也应该是粗淡而贫乏的。那时,知青点经常组织知青们政治学习。有一次,队长给大家读报,把“允许”读成了“充许”,这是个很低级的错误。期间,一位女生纠正了他,一字之师,他谢她一辈子。

知青们读书读报,背地里也读《水浒传》《三字经》。知青点有一些喜欢看书的男生,他们很认真地读了一些经典著作,也很认真地摘抄过马克思的语录。当然,夜深人静的时候,也读过《聊斋》《红楼梦》和《第二次握手》。那些年的秋冬夜晚,风从塞着报纸的窗户缝隙钻了进来,火苗摇曳,灯光昏暗。白天我们流汗干活,晚上点灯看书,一位女生看《红楼梦》睡着了,油灯点着了蚊帐。日事农耕汗滴土,夜读红楼火撩衫,再没有比这更经典的场景能反映我们知青的生活了。

农场里有一些知青能歌善舞、吹拉弹唱,盐场宣传科知道后,派人来组织了业余文艺宣传队,还自编自导了节目,如三句半、表演唱、器乐独奏等等。一颗红星头上戴,绿色军装身上穿,大家表演得生动活泼、诙谐风趣、形象逼真,很快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有几位男知青是在知青点知道了贝多芬,并学会五线谱的。知青点有位知青自学自通,二胡、笛子、小提琴、作曲,样样都通,真是神了。改革开放后,他终成正果,专司音乐,没有什么比职业、特长与爱好统一和谐更好的了。说莆田这地方人杰地灵、藏龙卧虎,他就是一例。

一位女知青能歌善舞,是知青点文艺演出队的台柱子。夏日的夜晚,大家一起哼唱过《在那遥远的地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知青之歌》。盐场电影队放映露天电影的时候,大家会早早地搬条凳子去占据有利的位置,还会用绳子把自己的凳子和周边几条凳子的脚绑在一起,以防被挪动位置。

入夏后,公路边的六坎闸门是知青们的休闲“胜地”。常常是三、四个知青结伴,迎着习习海风,在公路边散步聊天、调侃,一起恶作剧地追赶别人或被人追赶……

那时,很少有人谈恋爱,就是谈了也很秘密的,不愿意让大家知道。青春的萌动,只是在心里孕育和收藏。知青点有一位聪明、美丽、能干的女知青,一位男知青悄悄地喜欢上了她。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心有灵犀的问候,在日常劳动生活中,小心翼翼地展开。

农场的每个角落里,都留下了知青们的印记。每一个简陋的房间里,都挤住着五、六个知青。大家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一起打球,一起做许多事情。无论是荒唐的、搞笑的,还是认真的、飞扬的,一切都值得去记住。一位知青在床的顶棚上贴着大大的“加油”两个字,这是他来农场第一天写上的。骨子里的好强,让他很快适应了农场的劳动和生活,并成为农场里里外外的“好把式”。

知青点寝室,是五、六个人一间的,他们把自己带来的木箱钉上四块厚木条,做成桌子放置在各自的床铺前,把床铺当椅子。打开箱盖,又能存放米菜、书籍和本子等。在这简陋的“桌面”上,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坚持学习、练字、画画。同屋的人回城补充“给养”,总会带些“三合士”、酱菜和肉酱等东西回来,分给同屋的“兄弟”一点,让大家打了一次“牙祭”。晚上,五、六个人躺在各自的床上,照例谈论着许多不着边际的话题,天马行空,吹牛扯淡;谈论农场里的趣事,谈论所经历的艰难与忧愁,沟通情感,互相鼓励。友情如同兄弟,温暖人心。

那时候,上山下乡是无奈的选择,谁都希望能有一份正式的工作,谁都希望能早日离开知青点,但谁也没有把握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人人都说家乡好,唯有前途忘不了。有一女生竟能远赴新疆,只是为了一个遥远的希望。你很难想象,这要历经多少踟蹰和煎熬,需要多大的勇气。她精于算账,管账分毫不差。那时没有电脑,没有财务软件,没有计算器,所以我们都敬佩她。

知青生活当然艰苦,可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累,我们干活可以不惜力气。那时,我们单纯又复杂,幼稚又成熟;有时,我们把小事看成大事,又会把大事看成小事。

随着知青运动的结束,先后来到莆田盐场五七农场知青点的六十多位上山下乡知青,终于完成了这一段灵和肉的洗礼,告别了“界外底”这片盐碱地,各奔东西。197612月,我和其他四位知青光荣应征入伍。19773月,两位知青被推荐上了大学。高考制度恢复后,有十八位知青考入大中专院校。到了1980年底,知青点的知青由政府陆续招工就业。这批知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取得了可歌可泣的成绩。

不管知青经历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锻炼,它都已成为我们生命旋律中的一个乐章。我们不能选择环境,不能选择时代,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态。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可以帮助我们走好未来的人生旅途。

有些往事,融化在血液里,沉淀在骨头里,铭刻在脑海里,让人终生难忘。五七农场知青点,是我们成熟、成长的地方。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