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壶南书院
【发布日期:2017-12-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古色古香的壶南书院坐落于灵川镇何寨村,背靠松柏叠翠的白云山,面向碧波荡漾的湄洲湾,东临清澈见底的东汾溪,高速公路和笏枫公路恰似两条彩带飘落村中。这里交通方便,很早就是一处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教育发达的地方。

壶南书院创建于清道光5年(1825年),光绪19年(1895年)重建,民国初年改为学堂。1958年因故被夷为平地。1986年,时逢盛世,村民踊跃捐资,同心协力,仿古重建,焕然一新,再现了昔日风采。

现在的书院坐北朝南,土木结构,红瓦白墙,方砖铺地,整洁幽雅。广场上龙眼树青翠欲滴,奇花异草四季飘香。站在书院前,抬头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顶上清道光乙酉年石刻匾额“壶南书院”。大门前走廊上仍保留着一副创建时的石柱联:“仰止高山地,遵循大义门。”弥足珍贵,引人遐想。步入厅堂,传统的神龛上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北斗魁星。文昌帝君头戴盔帽,身穿蓝袍,右手握书一卷,左手轻放在膝上,正襟危坐,面貌慈祥,令人肃然起敬。北斗魁星更是造型奇特,惟妙惟肖,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头部狰狞像鬼,一脚向后翘起,似“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恰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中式士子的姓名。神龛前有一副名书法家撰写的对联:“德泽文章归帝籍,科名富贵应魁星。”对联寓意深远,字迹龙飞凤舞,遒劲有力。特别是左右两旁墙上还镶嵌着两块御赐石匾:《孝慈节寿》、《孝友可风》。这里怎么会有御赐石匾呢?说来还有一段来历。

据何氏族谱记载,这里曾经文教昌盛,学子如林。清朝道光年间,从这儿走出的何寨村举人何毓春,又名何余在。他事亲至孝,善待兄弟,对同窗学友也十分友善,在当地颇有点声望。有一年,他与一同学一起进京赶考,结果两人竟并列录取线最后一名。按录取名额多出一名,必须去掉一名。何毓春考虑到学友家境困苦,就毫不犹豫地让给他。道光皇帝认为何毓春品德高尚,堪为人范,即欣然挥毫御笔亲赐《孝慈节寿》、《孝友可风》两块匾额。后来,由于何毓春学问渊博,德高望重,还被聘为壶南书院的教授,积极传播传统文化,培养了一批人才。

另外,左侧还有一座与书院有密切关系的见麟宫,其创建于道光年间,1986年重建,分前后两殿。后殿神龛中奉祀着关帝爷。关帝爷塑像威武高大,肃穆庄严,面如枣,丹凤眼,卧蚕眉,美须飘洒胸前,身着帝王装,手执《春秋》书,栩栩如生。其左右两侧为关平、周仓立像。前殿四根石柱上镌刻有二副文昌帝君和北斗魁星的赠句,中间是“凭帝轴拟真形既序且歌绘出雄图标首殿,本天仙侔极诣赠词和句酿成正气溢三坛”,两边是“义胆堪纲维万古,忠肝足砥柱千秋”。对联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令人赞叹不已。整座宫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给书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壶南书院成为当地群众节日的重要活动场所,更是平时老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虽已不再有当年一拨拨的莘莘学子,一阵阵的朗朗书声,可建筑物后面恰巧建有灵川镇中心小学,崭新校舍拔地而起,鲜红的国旗随风飘扬,朝气蓬勃的千名学子正在这里弘扬着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创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辉煌业绩呢!(王元凤)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