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市政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专题协商】报道之十二
【发布日期:2017-12-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部门回应

 

市住建局:培植示范建设亮点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完善基础设施助脱贫、实施造福搬迁促脱贫、深化挂钩帮扶助脱贫等方面工作作了回应。

美丽乡村建设。从2012年开展试点以来,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16个,树立35个示范村,1个美丽乡村示范县(湄洲岛),创建11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已形成连线扩面的态势,规模效应正在逐步呈现,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了公路铁路高铁沿线整治,关键地段和路段都有一定成效,莆永高速有了变化,福夏高速、向莆铁路两侧成效明显,各个县区的城郊村和周边村变化都很大,涉及3个街道46个乡镇受益于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无论是福夏高速、向莆铁路等公路铁路高铁沿线,还是区位相对边远的乡镇,大多数老百姓都感受到了创建活动带来的深刻变化,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创建的美丽乡村,后黄村、马院村、坪盘村、涵江区蒜溪景观带等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热点地区,创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创建的受惠面是比较广的。其中2016年度美丽乡村共涉及6个村贫困村帮扶570万元:涵江区萩芦镇南下村、大洋乡车口村、埭头镇筶杯村、菜溪乡菜溪村、石峰村、社硎乡厝洋村;2017年度美丽乡村涉及8个村贫困村已预拨付430万元:涵江区大洋乡琼峰村、荔城区黄石镇澄赢村、秀屿区南日镇鳌屿村、仙游县游洋镇龙溪村、龙华镇金建村、大济镇古濑村等。

危房改造建设。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以修缮加固为主,针对居住在C级、D级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国家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以及其他贫困农户。一是2016年度危房改造任务1100户,其中省为民办实事项目500户,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目前均已完工,共拨付上级资金1041.1万元。二是2017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615户,其中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同时,贯彻落实市纪委开展“清风行动助推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制定了《市住建局关于2016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全面检查2016年(必要时延伸至今年或追溯以前年度)中央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和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补助对象落实情况、农户档案管理情况、各级补助资金到位及发放情况和对2017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进展情况进行督查。促进各县(区、管委会)进一步增强对农村危房改造财政补助资金的监管的认识,完善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助推精准脱贫,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为推进工作目标落实,该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督促指导,确保责任落实;坚持创新特色,培植示范建设亮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要求,立足乡村实际,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业则业,努力在山区、平原、沿海不同类型的乡村探索走出一条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根据每个村的特色和基础,认真盘点本村的资源禀赋,摸清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求,根据资源、特色和自身情况来培植。对规划设计、拆旧建新、配套建设、利益分配、复垦流转、产业配套等全盘考虑、一道谋划,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补一点、村级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等,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仙游县白洋村、城厢区马院村等一批拆旧建新、田园风光型、旅游休闲型、产业发展型等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典型示范,力争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规模效应,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目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总体薄弱,配套比例高、资金缺口大,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

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加强与帮扶村的联系,加大对群众的帮扶力度,力争帮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促进帮扶村党建工作新突破,办事效能有新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技能提高;推进帮扶村支柱产业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扶持帮扶村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着重抓好突出贫困群众帮扶力度,促进城乡统筹。

 

市科技局:发挥科技扶贫特色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结合科技工作职能,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脱贫致富”工作理念,加大对贫困农村的科技扶持力度,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应用,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扶贫服务。

该局精准扶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技术为主题,突出科技工作特点,找准科技与扶贫工作结合点,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以实施科技扶贫项目为抓手,实施开发式扶贫,认真抓好科学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科技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落实挂钩帮扶工作。一是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按照市委下达的挂钩帮扶工作任务,该局牵头挂钩帮扶的有涵江区大洋乡琼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和秀屿区南日镇罗盘少数民族村;作为挂钩帮扶协作单位,分别挂钩了城厢区常太镇岭下村、荔城区黄石镇登瀛村、仙游县社硎乡厝洋村和钟山镇钟山村等四个村。为了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扶真扶实,做到一村一方案,分别深入每个村进行实地调研,根据每个村的村情、自然资源和产业状况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方案。四个协作帮扶村也能根据每个村的村情,从科技的角度积极提出帮扶的意见建议,协助牵头单位做好帮扶方案。二是落实帮扶项目及资金。三是创新帮扶工作。发挥科技扶贫特色,以精细的科技措施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村应用,实施科技精准扶贫项目。组织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扶贫第一线,实现科技与贫困农户零距离对接,推广应用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五新技术”,提高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如,协助大洋乡琼峰村成立莆田市涵江区百叶溪养蜂专业合作社,引导5户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以专业户和科技项目带动,实施产业扶贫,合作社申报了科技扶贫项目《林下中华蜜蜂饲养关键技术开发》,该局拟资助项目资金10万元,通过建立项目示范、产业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致富模式,增加收入贫困户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四是进村入户慰问。

科技项目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重点围绕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如水果、蔬菜、水产、畜牧、食用菌等,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项目,引进新技术、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农村转化。今年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0项。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创新应用和产业化中辐射带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了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

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在贫困村转化。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扶贫。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如水产、水果、蔬菜、茶叶等,建立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0个,科技特派员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帮助农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创立品牌,做大做强,也培育和带动了一大批种、养殖大户,引领贫困村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种、养殖,辐射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鼓励科技特派员与承担项目单位结合,在贫困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大力推广农业新良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五新技术”,示范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

科技培训提升贫困村民素质。组织科技特派员送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培训等,提升贫困村民素质。科技特派员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技人才活动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活动,借春耕现场会之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次,培训农民群众1000多人次(贫困户没有单独统计),还发放一批科技小册子、科技书籍和培训教材。对新技术应用的承接意愿更加积极。通过技术培训,提了高贫困村、贫困户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

下一步,该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抓好各项扶贫任务的落实。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村转化,对帮扶取得显著成效的项目承担单位承担科技项目时予以倾斜支持,积极探索贫困村民增收新措施。加大力度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大科技支持贫困村力度,鼓励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将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在贫困村,鼓励科技特派员在科技示范基地创新创业,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相关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加强科技培训,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整合资源,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和条件,加强对贫困农民进行科技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等科技服务方式,提高贫困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帮扶力度,进一步做好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工作,促进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支撑。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