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小西湖”遗存三石刻(一)
【发布日期:2018-01-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大宗伯第的“榄巷世家”匾

 

 

岳正手书“小西湖”诗刻  

 

 

明弘治十七年《兴化府重修小西湖记》残碑

 

 

 

西湖水镜,是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

西湖,原址在今莆田市荔城区境内,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兴化知府岳正所建,共有三堰,上堰位于明宗书院(清乾隆五年<1740>,改称兴安书院)前(今洞桥头),中堰在城隍庙旁边,下堰在元妙观附近;再下为兼济河,水经兼济桥(观桥)、水关头与外河汇流而去。继而又修建“石桥三间,即旧宁真门(东北宁真门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兴化府指挥程升扩建兴化府城时废,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外通衢也。水盛则舟楫或可至桥下,人以为便;并在岸堤上修建凉亭、护栏等配套设施。

三堰之中,以中最大,腹圆成湖,广可十五丈,取名水镜湖,其间竹木繁阴,亭榭错列,佳木垂水,有莲一塘。时值夏月竣工之际,荷花盛开,出尘滴露,嫩茎戏麟,风闲翠扇,妖艳竞争。岳正太守邀宾泛舟其中,曰:“此乃小西湖也!”成化四年八月,其自书“小西湖”三字并诗,立石湖中亭。成化九年(1473),郡人在小西湖左建岳公祠,奉祀岳正太守,敬悬“名德殊勋”匾以为纪念。

小西湖经明清两代九次疏浚、整治,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依然风景如画,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湖美景彻底消失了。二零一六年六月,市荔城区水务局启动对北河的整治改造,重建西湖公园。新建的小西湖园内将规划2万平方米园林景观带,成为市民休闲纳凉的又一个好去处。

近日,老友陈光煦偕笔者到庙前路的明代礼部尚书、国师陈经邦府第“大宗伯第”,搭脚手架,把大门背面匾,据说是明代内阁首辅大臣叶向高手书“榄巷世家”四字(字为双钩笔画,匾字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缮时被刷以黑漆,看不清)用粉笔描写,重现于世。笔者与陈光进、陈祖平等人在搬脚手架时经过府第第二进的天井,看见有清乾隆十三年重修小西湖的残牌,听光煦介绍,文革期间,当地纸箱厂占用府第生产,这通石碑是在那个时期从小西湖搬移过来,被敲为四段,今缺一段。严彧友告诉笔者,他到大宗伯第参观,在第一进天井发现花台上有一通明弘治十七年(1504)重修小西湖的残牌,碑于文革中被敲为两半,碑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请笔者去看并把碑文录下来。

之后,笔者把碑上能识别的碑文抄录下来。

小西湖中堰两座碑亭中的碑刻,尚遗存三通,现将三通有关莆田水利史的古石刻逐一记述,以存史料。

一、明成化四年岳正手书“小西湖”诗刻

岳正手书“小西湖”诗刻,主体保存完好,仅左下角稍有缺损,字迹清晰。今存于梅园路三清殿碑园内。石碣中间为岳正行书“小西湖”三大字,两旁为行书题诗及落款,诗云:“性癖耽山水,莆阳不负吾。林峦清欲滴,城郭隐如无。天险关形胜,坤灵效画图。全功些子欠,我设小西湖。”款署:“成化四年(1468)八月,蒙泉居士(岳正号)戏题。”

岳正(14201474),字季方,号蒙泉居士,京郊顺天府漷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进擢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元年(1465)四月,外任兴化府知府。任职期间,修布政分司及馆驿,建五贤庙、涵江书院及孔子庙。又毁淫祠,浚小西湖,开兼济河,修白埕港,三年中共建(含重修)涵口桥、岳公桥、狮屿桥、新度二后陈桥、埔西桥、铁沙港桥、通津桥、郊溪桥、江口桥九座桥梁。开溪船头至涵口(今港利)河道,挖掘南洋沟渠,引木兰溪水灌溉城东大片农田,围筑海堤,灌溉田数千顷。成化五年(1469)入觐,遂致仕。成化十年(1474)卒于家中,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为其女婿。嘉靖中,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其诗文高简峻拔,直追古人。工书法,大书尤伟。善绘事,所画葡萄,人称绝品。著有《类博》稿二帙,《画葡萄说》一书,藏于郡斋。《明史》有传。

二、明弘治十七年(1504)《兴化府重修小西湖记》碑

明弘治十七年(1504)六月吉日立《兴化府重修小西湖记》碑,记载兴化府于是年三月上日始肇工,再阅月而成,重修小西湖费白金不下百余两。此碑由时任户部员外郎、郡人乌山高江撰文,提督南畿学政、郡人古塘陈琳书丹,云南道监察御史、郡人梅峰陈茂烈篆额。其碑高197厘米,宽86厘米。今存庙前大宗伯第内。碑文录下:

兴化府重修小西湖记

赐进士出身、署户部员外郎、事行人司司正、文林郎、郡人乌山高江撰文

赐进士出身、云南道监察御史、文林郎、提督南畿(南直隶)学政、前翰林庶吉士、郡人古塘陈琳书丹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云南道监察御史、郡人梅峰陈茂烈篆额

小西湖在莆城西偏,为旧宁真门外,下瞰古城壕。成化初(成化三年,1467)燕山岳公季方(岳正,字季方)以翰林修撰来知府事,适工部用言者议开□□/以通水道,乃于上流筑堰作湖,以潴西北诸源之水,蓄泄有法,位置周密;而水花林木之胜,赏心寓目之景,遂甲于一郡□/若增而都焉。今其颠末载于少宗伯先学士澹轩林公(林文,号澹轩,明宣德五年(1430)探花。天顺八年(1464)以旧讲读官升任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卒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著有《淡轩稿》刊刻行世。)之《兼济桥记》,而公之诗所谓:“全功些子欠,我设小西湖”者,是也。公□/去间少有冲啮□,治者更为简约,虽集事颇易,而洩(洩同“泄”)水之渠视旧,□甚霖潦泛溢辄驾出桥之上,崩溃尤速,因循既久□□□/初观昔之所谓登临之胜者,幸水花无恙,尔去□夏江□/命□赋于闽,便游者觐,时□乡长老及诸荐□过□湖上,则堤堰决去殆尽。□□□□□□□□□□□□□□□□□□/而实有睹洛之思。因相与告于郡守陈侯志学(陈效,字志学,南陵人),邑令吴侯惟明(吴远,莆田县知县)期修葺之。属陈侯考绩北上,吴侯方经始,又以制还。而弍守/五羊谈侯致用(谈经,字致用,广州南海人)视郡篆,慨然曰:“此吾责也,不可使岳公之功,自我而废。”雇其旧规,役大而费不赀,非得□于当道不可盍□/图之,凡可以为便民经久之谋者尔,乃计徒虑材,一取于区画于节诸浮费。吴侯捐俸金五两余,邑里之好义者亦各□/其力助。而择耆老之信实者司出纳;居民之干济者勤省试。售必平直,稍必称事,作息有度,弗病弗驰,于是绝水下石欸□/,锥固隄堰之决者。筑之桥与渠之庳□者高广之,又与桥之上面湖为亭,而置岳公之诗刻于中,以便游憩,亦以志事。始肇工于今年三月上日,再阅(经过)月而成,费白金不下百余两,助于士民者僅十之一,而公帑(公款)之□,小民之力无一与焉,意亦难矣。/江(高江)闻岳公初成湖时,意有地灵人杰之兆,盖山川之气秘久而发,宜其有瑰奇豪杰之产以当之者,今豈其时耶?古之称循/吏往往尽力于沟洫防庸之备,斯湖之为民利,当不在沟洫下,则其宜修而不可缓也。明矣,是用备书之以示,夫后之人继/此有作尚有心,侯之心者哉!侯位郡踰(踰同“逾”)六年,清勤如一,日□子不至官舍,惠政在民者,尤□而非湖縠也,故畧(畧同略,记其事迹的概略。)。

弘治十七年(1504)岁次甲子夏六月吉日立

高江(1470—?),字一龙,号二雨。莆田城关白塔兜高巷人。成化六年(1470)九月初十生,弘治五年(1492)举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行人司行人,转司正。迁户部员外郎。弘治十八年(1505)二月出为浙江按察司佥事,正德四年(1509)十一月迁四川按察司副使,正德七年(1512)十二月迁湖广按察使,未赴任卒。其博学工诗,尚书林俊称其诗文“清警有奇气”。

陈琳,生卒年不详,字玉畴。莆田县维新里龟塘(今属荔城区新度镇)人,后居坑边。弘治五年(1492)举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弘治十一年(1498)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弘治十四年(1501)五月提调南畿(直隶)学政,甚得士子心。正德初,刘谨乱政,遭贬为揭阳县(今属广东)县丞,后因丁忧去职。瑾诛,升嘉兴府(今属浙江)同知,随擢知府。正德七年(1512)八月,擢山东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正德十年(1515)闰四月,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正德十五年十一月,迁广东右布政使。嘉靖登极,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晋左布政使。同年七月,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嘉靖元年(1522)十月,升南京大理寺卿。嘉靖三年(1524)五月擢南京兵部右侍郎。卒于官,年六十六。赐祭葬。其工书法,善作章草。《明史》有传。

陈茂烈(14591516),字时周,号希武。祖籍浙江瑞安,戍籍兴化卫,定居莆田城内半门街(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出使广东,受业陈献章(白沙先生)门下,献章语以主静之学。退而与诩论难,作《静思录》。旋授吉安府(今属江西)推官。弘治十六年(1503)三月入为云南道试监察御史。同年十二月实授。弘治十七年六月为《兴化府重修小西湖记》碑篆额。后迁河南道监察御史。正德五年(1510)七月以母老体衰,乞归终养。供母之外,不办一帷。治畦汲水,身自操作。太守闻其劳,进二卒助之,三日遣之还,正德七年末史部以其养母清苦,禄以晋江教谕,不受。又诏给月米,其上书言:“臣素贫,食本俭薄,故臣母自安于臣之家,而臣亦得以自逭其贫,非有及人之廉,尽己之孝也。古人行备负米,皆以为亲,臣之贫尚未至是。而臣母鞠臣艰苦,今年八十有六,来日无多,臣欲自尽心力,尚恐不及,上烦官帑,心窃未安。”奏上不允,乃有令司复请继之廪粟。正德十一年(1516)十月其母身故,时茂烈抱疾,强起号哭,寝地,疾转亟,冬卒。年五十八。其贫且无后,里人尚书林俊为其治殓,葬于西门外龙桥,亲书《明旌表孝廉文林郎监察御史梅峰陈先生墓志铭》,又立其族子远扬为其后嗣。正德十三年(1518)三月二日,里人侍郎郑岳书茂烈墓表。巡按福建御史王应鹏上奏茂烈的廉约、孝行和清修苦节,朝廷乃诏其宅里为“孝廉里”,又立“旌表孝廉”坊(此石坊原在城内半门街洞桥头)以彰其行。天启元年(1621),追谥茂烈为“恭清”。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明史》有传。(吴国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