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我市将投入111亿元改善民生幸福感
【发布日期:2018-01-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本报讯 政府如何发力“民生工程”,服务民生、惠于民生,是人民最为关注的热点。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我市将继续突出民生保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18年,全市预算安排民生支出111亿元,持续发力改善民生主题,发展公共事业,让莆田人民幸福生活更加美好。

2018年,全市预算安排民生支出111亿元,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其中: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亿元,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效益;安排生态专项资金5550万元,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创建生态莆田工作。全市共安排教育支出51.5亿元,优先发展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安排公共安全支出8.7亿元,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莆田建设;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4亿元,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改善提升社区、乡镇医疗条件;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8.2亿元,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民生政策,合理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扎实做好基本民生兜底相关工作,抓好民生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持续精准发力,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突出抓好返贫人口动态监测和管理,全面落实产业、就业、教育、金融等扶贫措施,建立健全光伏扶贫、乡村旅游等资产性收益稳定脱贫机制,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叠加保险、医疗综合补助五重保障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脱贫保障体系,让群众脱得了贫、致得了富。

在推进文教事业发展方面: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筹建市美术馆,加快市艺术学校新校建设,完善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区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一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增数字农家书屋50家。同时,推动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构建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新建、改建幼儿园项目15个,中小学项目25个,新增学位8000个;实施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初中“壮腰”工程、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开工建设莆田第一中学新校区、涵江国际学校;加快推进“两院”新校区建设和筹建东南医学院,支持莆田学院转型发展,提升湄职院等职业教育内涵,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构建教师编制能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综合奖补能多能少的用人机制;全面实施“三名”工程,继续加大高层次教师人才引进力度,推进“名校托管弱校”模式,全面提升优质教育覆盖面,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好学。

在实施健康莆田战略方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市老年、妇幼保健等一批专科医院建设,新增病床位850张;实施医药卫生人才“三大工程”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标准化改造100家村卫生所;实现全市41家乡镇卫生院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全覆盖;启动中医固本三年行动,新增中医馆20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组建特色专科联盟,建设和发展多种形式医联体,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健康惠及全民。深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动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建好群众身边体育设施,举办国际性赛事,发展体育产业。

在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加快建设就业信息化平台和镇街就业服务所,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进一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200万人;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农村幸福院100个,优先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广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实施安居工程,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住得温暖。

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方面: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社会治理专项行动,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做好村级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动“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建设,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时报记者 林锦堂)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