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我市发力“绿心”建设美丽莆田
【发布日期:2018-01-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本报讯 一座绿色的城市,是文明、美丽城市名片的核心点。2017年,我市着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局,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生态文明机制改革创新,努力打造生态文明“莆田模式”。2017年,我市启动了“绿心”和“城市双修”等规划编制,推动“多规合一”试点,基本完成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同时,加快生态绿度覆盖,全市绿地率38.9%,绿化覆盖率达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2017年,我市完成造林绿化4.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85%。在污染防治方面加大了力度,提标改造6个污水处理厂,建成75公里污水管网;在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推进,治理南北洋生态水系70公里,完成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改造196台,淘汰黄标车3350辆,全省率先完成碳排放履约工作。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出台实施《莆田市木兰溪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在仙游县、城厢区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

2018年,我市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勾画绿色莆田、生态莆田、美丽莆田的蓝图。首先强化生态管控,启动市、县(区)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全面推行“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一张表”审批的规划新机制;其次,推动生态绿心保护和利用,加快立法工作,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同时,做好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划定工作。

2018年,我市注重环境整治,巩固“五小行业”(石材加工行业、机砖瓦窑行业、废塑料回收行业、塑料拉丝行业、翻砂铸铁行业)专项治理成果;深化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加快推进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护城河等7条黑臭水体整治;提标改造闽中、仙游县城等4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推进雨污分流和老旧管网改造,新建污水管道9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6%以上,实现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木兰溪、萩芦溪等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提升南北洋河网等6条小流域水质,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Ⅴ类小流域,全市工业园区企业污水全部接入管网处理。此外,建设土壤环境监管网络,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工建设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建成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及仙游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着力推进东圳、外度水库等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2018年,我市突出生态示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划定,建设安全生态水系50公里,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推进木兰陂生态修复与南北渠、秀屿土海与笏石溪等湖库连通工程,加快江东河道等内河综合整治,推动仙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东圳水利枢纽引水配套工程,推进双溪口至东圳水库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强矿山生态治理,森林生态治理,实施造林绿化3.8万亩以上、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3000亩以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开展“海漂垃圾”、水产养殖整治,保护和修复湿地,让莆田碧波荡漾、海天一色。同时,全面推进城区公园建设,提升品质,重点实施绶溪公园、“城区山体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新建、续建、改建城市公园10个,增加公园绿地面积100公顷以上,新建“口袋公园”50个,新增绿道建设30公里。此外,新能源实现进一步推广,新建充电桩(站)1700个。

2018年,我市着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河岸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警戒保护三条蓝线管理制度,积极实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体系;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探索排污权抵押贷款、环境治理基金等绿色金融机制,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污染治理。    (时报记者 林锦堂)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