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宋代三种笔记中的莆田理学家方翥趣闻轶事
【发布日期:2018-02-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方姓古代共有进士263人,进士人数居陈姓、林姓之后,名列第三。两宋之时,方氏科举盛况空前,且儒学藏书兼善,以世家巨族著称于东南,为宋代兴化府乃至整个福建地区首屈一指的文学世家。出现“方氏六桂”方仁逸、方仁岳、方仁瑞、方仁逊、方仁载、方仁远,六兄弟皆进士及第。宋代方氏有28家父子高中进士、特奏名或诸科,有理学家二十多人。宋代莆田方氏藏书楼是全国闻名的,有白杜万卷楼、方万一经堂、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等藏书楼藏书都达数万卷之多。其中白杜方氏万卷藏书楼为宋代著名藏书楼之一,郑樵也曾往“万卷楼”阅书。方峻及其后人在祖遗藏书的基础上,极力收藏书籍和搜罗自秦至历代的古器物,来自南北的金石、书法、竹帛以及自顾、陆至唐宋的名画。方氏收藏墨迹品位相当高,有宋代仁宗、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及名臣帖等。莆田民间流传的“白杜方氏七对兄弟登第、祖孙八代科甲”和“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的风流佳话,即真实反映了当年白杜“植德堂”及“万卷楼”在历史上创造的辉煌。白杜万卷藏书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在全国私人藏书中名列前茅,这也对方氏科举昌盛起重要作用。

方翥(1120-?)字次云,号西轩。莆田县白杜村(今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杜塘)人。方元寀孙。南宋理学家、藏书家、诗人。出生书香门第,六岁而孤,少聪颖,过目不忘,下笔有神。宋绍兴八年(1138)黄公度榜进士第五人。授闽清县尉,弃官读书,居官未一载归隐读书。从兄方略为广东转运副使,作万卷楼储书千二百笥,语翥曰:“次云才性,不出户十年,可移吾书入肝膈矣。”三十二(1162)年,召试,试官以三国史实问之,奋笔直书万余言,数百年得失指陈无遗,除秘书省麟台正字。弃官后,回到白杜村,历时十六年读完“万卷楼”所藏之书。方翥为学不默守章句,与同郡人林光朝、郑樵友善,下笔有奇轶语,可兴可观。有“秋明河汉外,月近南斗旁”之句,林光朝极称赏之。郑樵在著书立说时,曾多次亲临白杜方氏藏书楼求书拜读考证,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通志》。期间,在交往读书中,与方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至交好友。至今莆田民间还流传着关于郑樵到白杜方氏万卷楼借阅藏书的故事。朱文公尝叹曰:“某少年过莆,见林谦之(林光朝)、方次云说得道理极精细,为之踊跃忘寝食,后来再过,二公已死,更无人能继其学矣。”方翥学问渊博,著有《莆田谱图记》;《麟堂诗集》30卷、诗集2卷,已佚。《全宋诗》卷2005录其诗1卷。《莆风清籁集》卷5存其诗2首。《兰陔诗话》云:公解试中兴日月可冀。赋一联云:伫观僚属复光司隶之仪,忍死须臾咸泣山东之泪。高宗亲笔录记,唱名日特命加一资。到官未一载,归,与林艾轩讲明理学,得杨龟山之传。墓址在莆城西门外太平山(今哲理中学校门左侧20米处),“文革”间被毁。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卷5、洪迈《夷坚志》卷4及《鹤林玉露》乙编卷6三种著名笔记中分别记载“方翥代人续卷”、“方翥招紫姑”、“中兴赋联”趣闻轶事,至今仍广为传诵。宋代史学,较前昌盛,有名学者,多精史笔,所以宋代的笔记文以史料笔记一类为最发达。其主要特点在于多就“亲历”、“亲见”和“亲闻”来记叙本朝的轶事与掌故,内容较为切实,不乏第一手材料。

一、周密的《齐东野语》“方翥代人续卷” 趣闻轶事

南宋周密撰著名笔记《齐东野语》卷五载:莆田方翥试南宫,第三场欲出纳卷,有物碍其足,视之,则一卷子,止有前二篇,其文亦通畅,不解何以不终卷而弃于地也。翥笔端俊甚,以其绪余足成之,并携出中门,投之幕中,一时不暇记其姓名,翥既中第,亦不复省问。他年,翥为馆职,偶及试闱异事,因及之。偶有客在坐,同年也,默不一语。翼日,具冠裳造方,自叙本末。言:“试日,疾不能支。吾扶拽而出,所谓试卷者,莫记所在,已绝望矣。一旦榜出,乃在选中。恍然疑姓名之偶同,幸未尝与人言。亟入京物色之,良是,借真卷观之,俨然有续成者,竟莫测所以。今日乃知出君之笔,君,吾恩人也。”方笑谢而已。按冯京知举,张芸叟赋公生明,重叠用韵,已而为第四名,窃怪主司卤莽。及元中,使金过北门,冯为留守,始修门生敬酒,适冯因言:“昔忝知举,秘监赋重叠用韵,以论策佳,辄为改之,擢置高第,颇记忆否?”芸叟方饮,不觉酒杯覆怀,再三愧谢。与此略同。

大意是莆田方翥在南宫应试,当他考完第三场欲出交卷时,脚底踩上一物,视之乃是一份试卷,上面只有应试的前二篇,读之尚觉文章通畅,只是不知为何没有作完而丢弃地上。于是他便按文中思路续写,并带出中门,连同自己试卷一并投入幕中,匆促中他也不记得该应试者的姓名。待揭榜后,方翥考中进士,他也没有去打听那位丢卷者是否中第。有一年他被召为馆职,与同僚闲谈时偶尔谈到当年试闱怪事。在座中有一位与方翥同年应试者,听了一言不发。第二天,他衣冠整齐去拜访方翥,道出那件事情的始末。原来这位举子是抱病去应试,由于实在无法硬撑下去,没有答完试卷便拖着病体离开考场,那张试卷也不知落在何处,心想此次科举无望。谁料张榜后,他竟被选中。他怀疑是与自己同姓同名者,但他没有对他人说出这件事。他急忙入京去察看,还真是自己高中。后借来真卷观看,才知道有人替他续写,却又想不出这位续写者是谁。听了方翥的一席偶谈后,他方知续篇出自方翥之笔。他对方翥言道:“你是我的大恩人。”方翥听了仅一笑而已。

二、南宋洪迈《夷坚志》“方翥招紫姑” 趣闻轶事

莆田方翥次云,绍兴丁巳秋,将赴乡举。常日能邀致紫姑神,于是以题目为问。神不肯告,日:“天机不可泄。”又炷香酌酒,祷请数四,乃书“中和”二字。翥时方十八岁,习词赋,遂遍行搜索,如“天子建中和之极”、“致中和天地位”、“以礼乐教中和”、“中和在哲民情”,如此之类,凡可作题者,悉预为之。是岁以举子多,分为两场。其赋作前题日《中兴日月可冀》,后题日《和戎国之福》,始悟所告。翥试前赋,中魁选。予少时犹传诵之,其警联日:“八缠地辟,符一马之渡江,六合天开,光五龙之夹日。伫观僚属,复光司隶之仪,忍死须臾,咸泣山东之泪。”翥次年登科,然蹭蹬三十年,才为秘书省正字而止。

大意是莆田有个叫方翥的人,字次云,绍兴丁己年(1137年)的秋天,将去参加乡试。来到紫姑祠里去拜神求佛,想问问乡试将出怎样的题目,神灵不肯相告,说:“天机不可泄露。”方翥再次烧香酌酒,祷告数次之后,神灵才写“中和”两个字于他。方翥当时年方十八,学过词赋,四处寻找有关内容,如《天子建中和之极》、《致中和天地位》、《以礼乐教中和》、《中和在哲民情》等方面的书籍,凡是可以作题的,全部写出文章来。这一年因为参加考试的举子很多,就分为两个考场。考试要求写的赋前一篇题目叫《中兴日月可冀》,合篇题目叫《和戎国之福》,于是方翥才明白神灵写出“中和”两字的意思。方翥选前一篇来写,后中举。我在小时候经常传诵他写的这篇赋,其中的警联这样说:“八绞地辟,符一马之渡江,六合无开,光五龙之夹日。伫观僚属,复光司隶之仪,忍死须臾,成泣山东之泪。”方翥次年登科,但是他在官场上徘徊了二十年后,才当上秘书省正字,从此后他再没有得以升官。

三、宋代罗大经撰《鹤林玉露》乙编卷六方翥“中兴赋联”趣闻轶事

绍兴间,黄公度榜第三人陈修,福州人,解试“四海想中兴之美赋”,第五韵隔对云:“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时诸郡试卷多经御览.高宗亲书此联于幅纸。黏之殿壁。及唱名,玉音云:“卿便是陈修?”吟诵此联,凄然出涕,问卿年几何,对日:“臣年七十三。”问卿有几子,对日:“臣尚未娶。”乃诏出内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赀奁甚厚。时人戏为之语日:“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其年第五人。方翥,兴化人,解试“中兴日月可冀赋。”一联云:“伫观僚属,复光司隶之仪;忍死须臾,咸泣山东之泪。”亦经御览,亲笔录记。唱名日,特命加一资。上恢复初志,随寓发见,感愤如此,而卒子不遂。秦桧之罪,可胜诛乎!

文章大意是黄公度榜进士第五人方翥解试时,作《中兴日月可冀赋》其中有一联为“伫观僚属,复光司隶之仪;忍死须臾,咸泣山东之泪。”宋高宗当时重视选用人才,连解试的试卷都要亲自批阅,方翥的诗因突出中兴而称圣意获得高中,一方面说明宋高宗重视人才的发现和培植,从抓最初人才选拔的解试开始。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舆论导向及人才选拔方式导向的重视。(陈春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