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绶溪谈艺
【发布日期:2018-03-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戊戌正月,春和景明,机缘凑巧,我受邀在莆田绶溪柯氏祠堂聆听了两位艺术家的漫谈。其中之一是中央美院硕导、雕塑家、北大百年大讲堂《中国书房》主讲人卓凡,另一位是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郑春辉。绶溪景色如诗如酒,自古就是文人艺家青睐之地,留下厚重的文化底蕴。当专家学者遇到艺术大师,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将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呢?

探讨中国式的生活方式

艺谈自然而然从《中国书房》展开,卓凡介绍,大家一直在探讨中国的生活方式,北大“百年讲坛”影响力较大,他应邀去讲中国书房文化,就取了个巧,以舞台场景演绎的方式,用永和九年那一啜春、一缕香、一弦琴、一场醉为纬,通过“书”“香”“琴”“舞”四个篇章,间以书法、古琴等表演,阐释美是什么,什么是中国式审美,什么是场景式的美,什么是传承式的美,以及中西方艺术的比较,让整场讲座更立体更饱满地呈现出来,北大师生听了很高兴。后来“中国书房”搬进人民大学和国家大剧院,同样受到欢迎。

春辉附和,不管是现场讲座还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如果能有机融入其他一些艺术元素,就可能产生放大效应和倍增效应,木雕艺术创作同样如此。

艺术净化心灵

在春辉看来,文化艺术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好的艺术家呈现出来的美的作品会给人一种心灵的感动,从而让人能够不断地提升和超越自我,这是艺术创作的目的,也是艺术家的责任……莆田木雕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规模和人员已很庞大,现在主要问题是从业者很多,但真正有创意搞创作的人很少,特别是模仿成风。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创作者经验的累积、观察世间万物的集成、人文情怀的体现,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的理念和情感,仿制者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具有创新创意能力的工艺大师就应挑起责任,带头把作品转换为文创产品,引领庞大的生产力转化到那个层面上去。

有鉴于此,在前不久的市人大会上,郑春辉提出,莆田现在急需建设一个驻留艺术家基地,吸引各方优秀艺术家来莆田,进行艺术创作交流,帮助从事传统美术的群体打开视野,拓宽创作思路。他觉得,有史以来,外来文化往往是为我所用,把它们的精华提炼出来,融入我们的文化元素,重新进行架构创作,跟灿烂的中华文化融合在一起。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的强大,将来会形成一个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新格局,工艺美术产业整体前景广阔。

卓凡认为,驻留艺术家的想法非常好。世界艺术版图一直在变化,古时埃及的金字塔艺术穿过地中海、爱琴海到达意大利半岛之后,助长了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艺术穿过英吉利海峡繁荣了英国艺术,后来穿过大西洋造就美国艺术。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的是美国艺术中心会不会穿过太平洋进入东亚,去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创立了东亚文明专项基金,巴黎、伦敦也纷纷建立了类似的研究机构,全球都在关注中国的崛起会不会造成文化中心跟艺术中心的转移?

卓凡进一步阐述,现在国际上有句话叫做“在中国的国际艺术家论坛可以用福建话来说”,光闽南就出了黄永砯、蔡国强、邱志杰几个国际级艺术家,他们的创作跟民间资本有机结合,还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对此,郑春辉感慨颇深:“西方文艺复兴是靠美第奇家族‘拓’出来的,而莆田企业家尚欠缺这样的文化情怀,很多人还不懂得优秀工艺品的价值内涵,而单纯以材质来论价,我们能不能鼓励企业家来支持优秀工艺大师的创作?”卓凡也有同感:“互联网时代广告方式很多,艺术品其实也是一种广告,而且比广告效益好;反过来说,艺术家也得有与企业家合作的意识。”

留住“诗意的栖居”

郑春辉:“莆田是非常独特的一座城市,有山有海有平原,又有这些江南水乡。而艺术家对故乡美景的赞叹,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也是一种情感支撑,老想把故乡的山水融进创作中去。乡愁是什么,是连着先祖,连着岁月,连着未来,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就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所以就会形成苏州园林徽派建筑莆田建筑风格,中国人最早知道‘诗意的栖居’,后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才提出来。”

对于“诗意的栖居”,卓凡想起去年故宫的“大国工匠”展览,想起邱志杰的一件作品,是用中华传统竹编罩上各个国家的建筑,里头播放各个民族咏颂宗教的音乐,认为国内已开始用传统工艺来创作能走向国际的当代艺术。他认为,莆田人的思维更灵活,其背后是妈祖文化,提供一种兼具包容、开放、拓展、进取的精神支撑。作为妈祖故乡的工艺美术家,更要放大格局。这种大格局,来自对生养自己故土的情感投注。特别是莆田妈祖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是最早国际化的。希望有更多的莆田工艺美术家在弘扬传统、留住乡愁的同时,又能拓展视野,走向国际。

春回大地,万物生辉。绶溪畔、祠堂边,当“卓尔不凡”遇到“春来生辉”,他们的随机对话,流淌成一派艺术的芬芳。(陈建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