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素华
上个周末,由于起床得晚,我便在储物柜寻了一盒豆浆当早餐,但哪知其包装虽然精美华丽,喝起来却清汤寡水,与我印象中的纯正豆浆大相径庭。因此在无奈之余,我的脑海竟情不自禁地追溯而上,回忆起昔日亲手制作豆浆的场景,以及对那抹可口醇香挥之不去的眷恋。
记得我读中学时,那会家在农村,母亲为了给家人增加营养,每逢周末她得空时,就会使用石磨给我们制作豆浆。由于研磨豆浆的程序比较繁琐,母亲总会唤我一同帮忙,只见她先将浸泡好的黄豆倒入磨孔中,并往里面加水,接着按逆时针方向推磨黄豆。因为每次倒进磨孔的黄豆数量有限,所以我的任务是间隔一段时间就往磨孔里添加黄豆和水,且将事先备好的盛装豆浆的水桶,放在石磨旁凹槽部位的下方,让其顺着方向流淌到桶里。这样循环反复地操作,直至完工结束。然后,用滤布对原有的豆浆进行过滤提纯,去除残渣。末了,母亲还要将豆浆烹煮使其熟透,方才可以饮用。手捧着这一杯杯原汁原味、绿色健康的“劳动成果”,我们喝得亦是津津有味,酣畅而满足。
由于豆浆制作程序麻烦,因此有一度我对其是敬而远之。大学毕业后,我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部豆浆机,有了豆浆机,自己打豆浆就变成一件极为简便的事,我喜欢一年四季饮豆浆,夏天它可以清热解暑,冬天它可以祛寒暖胃。而为了饮食的健康,我还研究起食谱,素日里放入两把泡好的黑豆,加入枸杞、花生、红枣,倒入适量的清水,按下按键,豆浆机便开始有序地运作。仅需等待二十分钟,一碗清香的红枣豆浆便打磨而成,最后用滤网滤去豆渣后便可直接饮用。磨制出的新鲜豆浆不但散发着浓郁的红枣香味,而且还带着丝丝的清甜,味道真是恰到好处。
提及豆浆,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故事来。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是位孝子,而其母喜吃黄豆。在汉高祖十一年时,有一次淮母偶染小恙,刘安便将黄豆细磨成粉,用水冲之,并加盐以调味,送至母亲饮用。水入处,却见凝集成乳浆,淡香微清,观之细白匀嫩,如乳母之奶也。淮母大喜,饮之,顿觉神清气爽,病亦立好。由此可见,其貌不扬的豆浆,不仅是一种传统饮食文化,还富有独特的历史积淀,且绵延千年,经久不衰。
“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于琳琅满目的饮品中,我独爱豆浆,就喜欢它清新嫩滑的味道,犹如其品性,平淡醇真,令人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