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清代莆田少林僧故事
【发布日期:2018-03-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南少林现景航拍图





根据国立北平研究院总办事处1935年出版《近代秘密社会史料》(铜山萧一山辑)第四卷15页载《少林仇恨歌》(共四首)第一首:屈杀英雄实可怜——福建名山之九莲,少林今已化为烟,昏君(指康熙帝)无道栽荆棘,屈杀英雄实可怜。九莲山即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莆田人有很强烈的反抗侵略、抗击少数民族统治的顽强性格。出现过参知政事陈文龙及陈瓒惨烈的抗元扶宋,明代大型抗击倭寇之战,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朱继祚、天地会反清复明等事件。如今莆田元宵风俗仍出现“打铁球”等血腥的庙会,与此有渊源关系。莆田是南少林寺所在地,莆田九莲山是天地会诞生地。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俗称洪帮。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作为口号。传说康熙帝征调福建莆田南少林高手为军官,远征西藏之虏,凯旋后,却有人诬告这些高手意图造反,于是朝廷派八旗兵,火烧南少林寺,将之除灭。有五个少林俗家高手逃脱不死,从此痛恨清庭,请万云龙做首领,陈近南做军师,建立洪门,是为“洪门五祖”,以“天父地母”,立誓反清复明为己任,故称天地会,尊郑成功为开山老祖。至今莆田仍流传有莆仙戏《火烧南少林》等传统古剧。

莆田是南少林寺所在地,清代莆田僧人在拳术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清代著名学者俞樾《荟蕞编》卷13收录了汪缙的《莆田僧》,讲述莆田少林僧故事。一文如下:

莆田僧,莆田有官家子,年少出家里之某寺中,寺前多龙眼,僧众资之以自给。已而为里中无赖子百十人所扰,龙眼熟,尽而取之。寺僧弱,不能与争,寺遂零落。是僧既出家,得其故,愤然弃去,不知所往。阅三年,复归寺,寺僧怪而问之,是僧曰:“吾入少林学拳勇,将以御暴也。”及龙眼熟,无赖子数人复来取,僧执之而不击也。叱之曰:“吾知若辈成群有百十人,来扰吾寺,若辈恃众也,若辈敢与我一人斗力乎?若辈能胜吾,一寺前后龙眼,惟若辈取之;我一人胜若辈,若辈当服我。”数人叩首去,约于某地斗力。至期,无赖辈执兵械以待,僧以一棍入,挥之如折枝也。于是,无赖子尽伏地,誓不敢扰寺,并戒以勿扰里中也。于是拳勇之名震莆田,然其技一试于此,后遂绝口不道。有少年,嗜拳勇,且自负其技甚高,慕僧名,欲一得当于是僧。既见,僧绝口不言拳勇。少年目:“吾嗜拳,勇甚,以是游于世,所游之地,莫余敌也。慕师久,敢以是谒师,师其是教我。”僧坚拒之,少年请益力,僧不得已乃曰: “若试技,或能当吾意,略以吾法试示若可耳?”少年大喜,踊跃试棍法,僧赴之曰:“若技甚俗,不足以进于是也。”少年心不服,大言曰:“师欺我。”僧曰:“我何为欺汝!汝棍园而不方,濯而无毛!”少年益不服曰:“棍本园而濯者也,奈何以为俗!”僧曰:“园者方之,濯者毛之,进乎技矣。”少年曰:“奚为而方,奚为而毛?”僧曰:“是难之也,若与我交,则知之矣。”少年踊跃以棍与僧交,僧执一竿坐迎之,棍交竹竿,竹竿东,棍随之东,欲西不得西;竹竿西,棍随之西,欲东不得东;若胶之不可解,若风絮之不自主也。如是久之,竹竿忽上指,棍入云霄。僧曰:“是之为方,是之为毛。”少年乃自愧其俗,不彰请。

上文大意是,福建莆田县有一位官宦人家子弟,少年时到某寺庙出家做和尚。寺庙前有许多龙眼树,寺中和尚就靠它养活自己。不久,乡里中有百十名无赖来骚扰,龙眼一熟,他们就全部抢走。和尚软弱,不能和他们争斗,寺庙因此败落。这位官宦子弟出家后知道了此事,就发愤出走,不知到哪里去了。过了三年,他又回到寺庙来。和尚们感到奇怪,就问他,他说:“我到少林寺去学习武艺,将用它来抵御暴徒。”龙眼熟后,有几名无赖又来抢夺。这位和尚捉住他们但不攻击,斥责说:“我知道你们是成群结队百十余人来骚扰我们寺庙,你们不过是倚仗人多,你们敢和我一个人格斗吗?你们能打败我,寺庙前后的龙眼随你们拿,我如果打败你们,你们应该服从我。”几名无赖叩头离去。约定在某地比武。到了比武日期,众无赖手执兵器,严阵以待。和尚拿了一根棍子打进去,左右挥动,无赖们的兵器纷纷落地,就象断落的树枝。于是,无赖们都趴在地上求饶,发誓不敢再骚扰寺庙。和尚又警告他们,在乡里中也不准横行。于是和尚善于格斗的名声震动莆田。但他只显露了这一次,以后就绝口不提武术之事。有个少年爱好武术,而且自觉武艺高超,仰慕和尚的名声,想当面领教领教。见面之后,和尚绝口不提武术。少年说:“我非常喜爱武术,凭借武术在世上交游。所到之处,没有一人能打败我。长时期以来,我仰慕师父的名声,故而斗胆前来拜谒,请师父教我武艺。”和尚坚决拒绝。少年愈加努力恳求,和尚不得已,就说:“试试你的武艺,如果能合我的心意,可以稍稍教你一些。”少年十分高兴,积极地练了一套棍法。和尚制止他说:“你的武艺很俗,不能有进展了。”少年心中不服,大声说:“师父欺骗我。”和尚说:“我为什么要欺骗你呢?你的棍子圆而不方,光秃而无毛。”少年愈加不服,说:“棍子本来就是圆而光的,凭什么说是俗气?”和尚说:“圆的东西要叫它方,光秃的东西要叫它生毛,这才谈得上进入武术之门。” 少年说:“怎么样就方了?怎么样就生毛了?”和尚说:“这很难用言语描述。你和我交交手,就知道了。”少年十分踊跃,立即执棍与和尚交手。和尚手持一节竹竿坐地迎战。棍子碰上竹竿,竹竿向东,棍子就随着向东,想向西也不能向西;竹竿向西,棍子也随着向西,想向东也不能向东;就象用胶粘住而脱不开,又象棉絮随风飘走身不由己。这样战斗了很长时间,和尚忽然把竹竿向上一指,棍也飞上了云霄。和尚说:“这就是方,这就是生毛。”少年这才惭愧自己的武艺俗气,不敢再请教了。(陈春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