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老街上的木屐声
【发布日期:2018-03-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福生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银白的月光散落在老街的青石板路面上。谈笑声、锅碗碰击声、吆喝声……街上嘈杂起来了。其实最动听的还是渐渐多起来的木屐声,“咯哒”的声响,总是时隐时现,清脆而悦耳。不少人脚踩木屐漫步在大街小巷,木屐嘈杂的声音打破了老街夜的寂静。

那些年,到了夏天,人们穿布鞋嫌热,只能穿一种用木板制成的拖鞋,大人小孩都穿它。人们凭着脚掌形状锯出一块很厚的木块,在上方横拱着钉上一小截废旧的皮带,这就是当时人们在度夏穿的鞋子了,有的还可以一直穿到初冬。

回首童年的我,是在老街上长大。记得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木屐是那个年代的特产,莆仙方言中称木屐为“鞋堞”“棕堞”。老街上有不少商店还买古镇木器厂专门生产的“鞋堞”,鞋面油漆光亮,有着大小不同的型号,用官方的语言是叫“木屐”。人们借助它抵御地上的荆棘、碎石、瓦砾。那些年,大人小孩都穿它。这“鞋堞”坚硬,不易坏,即使皮条部位坏了,也可以自己修理。

那时,家境窘迫,连“鞋堞”都买不起。父亲找来一块刨平了的厚木板,将它锯成自己脚一般大小的两块“鞋堞”模子,找上二厘米左右宽的旧皮带,大约剪下八寸段儿,用小钉子把它钉到“鞋堞”两侧,就可以穿起来拖着走路了。父亲做的“鞋堞”简易粗糙,穿着“鞋堞”,迟缓而散慢,走在石板上,其撞击声是动听而美妙的。穿着“鞋堞”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行走,就有了平稳的感觉。儿时的夏日,是靠“鞋堞”度过的,它伴随着我走过童年、少年,直到小学毕业。

老街上的小伙伴们常常穿着“鞋堞”结伴上街戏耍。有一天,老街左邻右舍的四五个小伙伴都穿着“鞋堞”,踏着老街上的青石板路。不知怎的,大家步调一致,那“鞋堞”撞击石板的“咯哒”声音整齐划一。大家越走越有劲,声音也就越来越响亮,还不时夹杂着我们的笑声,引得老街两边商铺里的人们纷纷探出头来看个究竟。越是有人看,我们越有精神,从前街走到后街,洒脱脱地上演了一场闹剧。“鞋堞”声声,也透着欢乐和对新生活的憧憬。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塑料拖鞋的问世,木屐才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成了久远岁月的记忆。现在,每到夏季,人们在家时穿的是塑料拖鞋,而出门穿的则是皮凉鞋,时尚而气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