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探访三亭圆智庵
【发布日期:2018-04-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新春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相约到郊外的三亭古官道游玩。

迎着初春的骄阳,我们行走于三亭荔枝林带的栈道上。栈道的出口处,三亭圆智庵的大雄宝殿出现在大家眼前,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的殿群坐落在荔枝林带中。我们走近圆智庵前,从庵里走出一位僧尼,她自称是本庵住持妙涵法师,向我们介绍这个千年古庵的历史建置沿革和古今建筑格局。她说:“建于唐初的三亭圆智庵,为莆田境内最早设立的第三禅院,有“兴化平原第一庵”之誉。原圆智庵,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物沿中轴线修建而成……庵内还有孝子坊、石构、乾隆皇帝题匾、大文豪纪晓岚题联。庵四周遍植荔枝,其中数株为明代所植,一株具一态,弥足珍贵。”


圆智庵,原名猿臂庵,明代遭受倭寇焚毁后,经礼部尚书陈经邦倡导,时任莆田知县的李时荣主持重建,并易名“圆智庵”。重建的圆智庵,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规模宏大,占地二十一亩,院落式,由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组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前后左右还有廊、屋围护着。庵前还有长廊、路桥,荔枝林带向外延伸,环境极其优美。现在的圆智庵,占地六亩多,正在按照新的设计复建扩建中。

圆智庵历史悠久,在一千四百多年漫长的岁月中,有数十位历史名人与圆智庵结缘,传为佳话。唐代司马黄咸亲自选址,拨款肇建,成为圆智庵奠基人。圆智庵内丰富的文物,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诗人前来考察。庵内的文物古迹有一对唐代花岗岩圆雕石狮,生动地印证了莆田是中国花岗岩圆雕艺术的原乡,它将为莆田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提供重要的实物佐证。圆智庵的“猿臂桥”是宋代抗金将领李富捐建的,至今尚存。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曾在三亭锦亭书院读书,后捐款筹资,其恩师黄正中尽数捐出地产,重建、扩建被倭寇毁坏的圆智庵,知县李时荣则拨款构建圆智庵附属工程。

该庵尚存的明代“聚星门”石刻,见证了明嘉靖年间莆阳人民团结一心抗倭斗争的史迹。圆智庵,有一座孝子坊。清乾隆二十五年,纪晓岚在福建任职期间,其学生郑芷鹏向纪晓岚报告莆田东门兜郑文炳曾两度赴云南寻父,发现其父已亡后,便背其父遗骸从云南返回家乡安葬。纪晓岚听后十分感动,于是奏闻乾隆皇帝,敕建孝子坊于三亭圆智庵。该坊虽于1967年被拆除,但幸运的是乾隆皇帝的手书横额和纪晓岚撰写的柱联尚存放在圆智庵内,石坊的其他石构件也大部分尚存。

同时,圆智庵又是中共地下革命活动的据点,莆田地下党负责人苏华、黄国璋、张伯庭等在修池法师巧妙掩护下,曾以圆智庵为据点,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圆智庵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莆田号称荔城,郭沫若于1961年路过莆田时,以“荔城无处不荔枝”赞之。莆田的荔枝,有唐代古荔“宋家香”,有下横山宋荔“状元红”。圆智庵有一棵荔枝系明代古荔,有500多年的树龄,高达9.6米,树围达8米,冠幅为16平方米,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需5个成人才能合抱。圆智庵的明代古荔,与下横山的“状元红”、荔城的“宋家香”形成了不同朝代莆田荔枝的谱系,是莆田作为荔城的符号,也是荔城唐荔、宋荔、明荔的实物见证。

据悉,地处荔林水乡之中的圆智庵,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是一处弘扬禅宗文化及南少林禅武文化的禅院。陈光毅、吴建华等曾亲临视察。著名印尼侨领关文龙、卓天贵与香港慈善家郑庆模共同发起并资助重建圆智庵。圆智庵周边百株古荔成林,小桥流水,吸引了无数游客、香客前来旅游朝圣。

走进三亭圆智庵后,才知道我们看见的圆智庵只是浮光掠影的古庵,原来三亭古官道上的千年古庵有这么多的历史故事和遗存。可惜我们未能细心体验感受,只是与三亭古官道上的苍茫烟云擦肩而过。正是这里的现实风景和历史遗存,我们更加钦慕三亭古官道的历史人文,并深深地沉浸其中……(李福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