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历史文化村传奇
【发布日期:2018-04-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二)唐代禅修圣迹——天元岩

“天元岩”是晚唐邑僧妙应祖师禅修的一处千年圣迹,位于历史文化村囊山村之囊山南麓半山。妙应祖师有“辟支佛”之赞誉,其栖隐禅修的岩穴,亦就有了“辟支岩”之称。

几千年之前,伏虎山(唐时雅称“囊山”)发生过一场极其激烈的山体活动,大量的山岩巨石从山巅顺势倾泻而下,于半山缓冲地段,累垒递积,神工鬼匠形成长达百余米的“百廿间”、散布范围数十亩的“九瓣莲花岩”(亦称“隐莲”)、莆田境内唯一“虚敝可容数榻,旁有八石负之,玲珑如窗棂,然间有小竅径寸,时迸异香,前有二巨石对立如门,右有石高广可五丈”的天然岩穴。

禅宗僧人,行为简朴,终生苦行维命,潜心修持。身着“百家布条衣”,一钵一笠,蒲团芒鞋,即可走遍天下名山拜谒名师。妙应祖师是一位优秀的苦修者,杰出的释家弟子,深悟身心性命之体用,认为“道”在眼前,就在平常日用之间,即心即佛,无须向外求法!在其一生之中,足不出邑,遍访境内名山,栖隐筱塘岩、紫霄岩之后,最终选址莆境唯一适宜于静心禅修的伏虎山岩穴为终身禅修之处。

囊山寺从唐光启二年(886)移址重建之后,妙应祖师除法堂说法,安排寺务之外,均于后山岩穴,数日不食,独坐禅修。时人无不赞誉“辟支岩乃囊山寺第二方丈室。”

沧海桑田,世事难料。曾有僧众千人,寺产田租数万石的“十方丛林”竟成满目凄凉,唯有一阁一钟楼的破败寺宇。清顺治十八年(1661),一支来自沿海忠门港里等地的“界外人”,迁界至囊山山兜落户。历经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败了囊山寺,兴了咱巷里(汉利)”,寺产的变卖,山权的易主,兴败迭替,清乾隆期间,“辟支岩”所在的山体经营权,已归属“山兜”先民所有。

清光绪十一年(1885),涵江街道失火,通源和尚积极参与“敲鱼救火”,深受感动的涵江信士决意协力“重振囊山寺”,重建大雄宝殿。但开山祖师的禅修圣迹已一去难返了。“辟支岩”的丧失,使千年丛林囊山寺显得欠缺而不完整。为了弥补这一缺憾,通源和尚决意于寺后孤岩“僧帽石”凿孔布椽,铺砖盖瓦,在岩体之外,搭盖一间能遮风挡雨的人工“辟支岩”。

如今,此处虽是杂草丛生,断墙残壁,岩体上残留着椽孔与“辟支岩”油漆字迹,却也不失成为游人缅怀当年通源和尚历尽艰辛,重建禅修古迹的一片苦心。

佛家“辟支岩”转属“山兜”先民之后,乡老合议,决意奉祀当时风行莆田全境的“监雷御史张公圣君”。从此之后,山兜的龙潭,张公府,成为当时莆田北洋地区著名的“祈雨地”。每逢干旱之年,总有“乞雨”的队伍,浩浩荡荡前往半山“天元岩圣君仙师府”祈求张公“降雨法旨”,再到龙潭烧化,并往潭内抛石,催唤行雨。

民间热烈的奉祀、祈求,取代了佛子独身修持的深幽。历经几代人的淡忘,“辟支岩”悄然淡出历史,消逝于人们的记忆之中。“天元岩”则以其独具特色的信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虔诚信士,俯伏膜拜。

“天元岩”的名字绝不是捡来的

伏虎山“辟支岩”是一处由三大巨岩搭叠而成的天然岩穴。早在秦汉之时,即有此岩,原为山间猛兽蟒虫穴居之地,自唐末妙应祖师开化禅修,才有“辟支岩”之称。于清乾隆期间成为山兜先民产业。佛家的清修之地,成为民间祈雨、问卜、求签的“天元岩”。百年不断的香火,导致了民国初期的修缮与三一教“古囊祠”的初建。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天元岩的名字来自拾得一枚古钱的年号。

莆田著名的宗教史研究者杨美煊前辈在其《古囊名刹》中,说道:“第一天然巨洞之前,有一座民国初年才创建的道教神庙,据说当年清基时,得一枚古钱有‘天元’字样,因而立名‘天元岩’。”

莆田市三一教协会秘书长陈先生对天元岩则有更具体详细的描述:“在福建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曾在天元岩活动,还留下了作为历史依据的‘天元通宝’铜钱一个。……民国初,涵江集奎曾姓富翁创天元岩时,在挖基中,发现了一枚罕见‘天元通宝’铜钱,因此取名为‘天元岩’。……1938年古钱家丁福保编著的《古钱大辞典》书里就收有一枚‘天元通宝’。著名古钱鉴定大家,上海市钱币学会主编孙仲汇、胡薇合著的《古钱币图解》书里也收一枚‘天元通宝’(与丁氏版别无有异),径3厘米、空0.7厘米。这是天地会起义军所造的钱,它代表天地之物,天地会在囊山天元岩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夏天》2015第四期)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为止,在晚唐妙应祖师禅修的圣迹内,从来就没有发现过古钱“天元通宝”的实物。至于名家编著的钱谱,图解中刊载的“天元通宝”古钱拓片,乃是一种覆盖全国性的,中国历代古钱资料的汇总。更无任何迹象可以说明“古钱辞典”与“钱币图解”的拓片实物,乃是来自福建莆田涵江囊山村的出土。

在中国的历史上,确有唯一的“天元”年号,一个苟延残喘的朝代年号!

1368年7月,元蒙顺帝自知大势已去,主动放弃抵抗,撤回蒙古草原(朱元璋因其尚能“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其号为“顺帝”)。8月徐达进军大都(北京),元蒙统治结束(自元昭宗元年<1371>起,史称“北元”)。

“天元”(13791388)是北元脱古思贴木儿的年号,也是元蒙政权撤回草原老巢苟延残喘十七年中的最后十年。于北国草原深处,风雨飘摇之际执政的末代帝王,不可能铸造流通全国的货币。毕竟大明帝国的“洪武”货币已统一流通全国十二年了。贸易市场不可能接纳“伪政权”的货币。更谈不上会有“伪币”失落于古囊山巅,深埋于地下542年后被后人所得,为“天地会在囊山天元岩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囊山村“天元岩”,既无古钱实物出土,何来以其年号刻石岩额?因此,“在挖基中,发现了一枚罕见‘天元通宝’铜钱,因此取名‘天元岩’”的说法,纯属是一种来自民间传说的附会!更不能为天地会在囊山天元岩的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囊山旭东)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