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俭以养廉
【发布日期:2018-05-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古代的清廉之士,大都从节俭开始,就拿被台湾小说家高阳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汤斌来说吧,因为平时吃饭大都是豆腐汤,所以人们送给他个“豆腐汤”的称号。就是他的长子从老家河南来看他,伙食也没有一点变化,没有一点例外。

有一次,汤斌看家中的账本上写着“买鸡一只”,立即查问,老仆说:“是大少爷来后叫买的。”汤斌听了大怒,把大儿子汤溥喊来,让其跪在院中,又狠狠地批评他:“自从我到苏州,从不曾买过鸡。你以为苏州的鸡,像家乡的鸡那样便宜吗?你想吃鸡,回家吃去!世上哪有读书人不能咬得菜根而可以做大事的。你马上回去,好好读书去吧。”

汤溥鸡没吃成,却让“豆腐汤”泡出一个大学问家,他的字苍老秀劲,可以与颜真卿、王羲之相媲美。如今谁要藏一幅汤溥的字,那真是价值连城了,因为当年汤溥“不轻为人书”,所以他的书法存世量极少。

汤斌的节俭,不但让自己成了一个好官清官,也让自己的部下郭琇成了人人颂扬的有识之士。据清人钱泳《履园丛话》记载,汤斌在江苏任巡抚时,听说吴江令郭琇有贪贿之名,于是当面“责之”。谁知道郭琇委屈地说:“我也不想贪呀,但上面的领导要钱,郭某没有办法,只能取之于民了,倘若大人一清如水,卑职怎么敢再去贪污呢?”

后来,郭琇果然不负汤斌所望,成了康熙年间著名的“铁面御史”。

说罢“豆腐汤”,再说说“于青菜”,“于青菜”就是于成龙。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所以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康熙皇帝破例亲自为他撰写碑文,褒其为“清官第一”,对他廉洁刻苦的一生给予了肯定。于成龙清廉的一生,对后代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子其孙,皆若父祖。

因自己清廉影响到子孙的还有武则天时的监察御史卢怀慎。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日子过得很是贫穷。卢怀慎赴任东都去掌管选举,随身的用具也只有一个布袋而已。他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他,见他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也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卢怀慎忙举起席子遮挡自己。招待他们的饭菜,也只是两盆蒸豆、数碗蔬菜,真是简朴至极。卢怀慎死后,唐玄宗诏书命官府为他立碑,令中书侍郎苏廷页草拟碑文,唐玄宗又亲自为他书写了墓碑。受其影响,他的儿子卢奂也“不失卢公家风”,官至尚书右丞,清廉若父。

最后再说说范仲淹。据《宋史》记载:“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龙生龙,凤生凤”,范仲淹的子孙也非常节俭。其儿子范纯仁当了宰相后,官职高出了老子,但饮食上没有一点长进。有长进的是,范纯仁更加相信“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这个颠覆不破的真理了。

有一次,范纯仁留自己的同僚、秘书监晁端在家中吃饭。晁端吃过饭回去后,郑重其事地对旁人说:“可惜啊,范丞相家的家风败坏了啊!”听到这话的人都不太相信,忙问是怎么回事。晁端回答说:“平时他们家吃饭,总是咸菜、咸豆腐之类。这次我在他家吃饭,咸菜、咸豆腐上面,居然放了两小簇肉,这不是他家的家风败坏了吗?”范家的节俭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了。(刘绍义)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