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刘克庄与“梅花诗案”(一)
【发布日期:2018-05-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简介:

本文主要阐述刘克庄“梅花诗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刘克庄九次被罢官的前后经过以及“梅花诗案”的影响。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刘克庄二十三岁以荫补官,历任将仕郎、靖安县主簿、建阳县令、宗正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兼侍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兼中书舍人、史馆同修撰兼侍读、权兵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晚年以龙图阁学士守本官致仕。逝于度宗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享年八十三岁。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定”。刘克庄是南宋久享盛名的文坛宗主、诗坛宗主和豪放词代表人物。

刘克庄一生酷爱梅花,歌颂梅花,赞美梅花。他尊崇的是梅花孤高冷艳,不畏严寒,敢于抗争,“称其美无媚悦之谤,与之厚无附丽之嫌。”的高贵品格。然而,令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会因为一首《落梅》诗而屡遭罢官。

一、祸起梅花诗

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刘克庄知建阳时写了一首《落梅》诗云: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借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豪,托闺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这是历代文人骚客最常用的一种诗歌表现手法,本无可非议。然而,刘克庄这首《落梅》诗以及他被钱塘书商陈起(字宗之)收入《江湖诗集》中《黃巢战场》诗中有句“不是朱三能跋扈,却缘郑五欠经纶。”被擅自矫诏废立的权相史弥远的爪牙,时人称为“三凶”的言官梁成大、李知孝指为“谤讪当国”,激怒史弥远。史弥远下令要将他“议下大理逮治”。

刘克庄遭遇厄运,即将面临牢狱之灾。幸运的是,与史弥远同样有拥立之功的郑清之在朝廷为他力辩,劝史弥远“不宜以语罪人”。刘克庄才幸免于难,暂时躲过了一劫。

然而,他的这桩“梅花诗案”并不因此而不了了之。就在三年以后的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刘克庄起通判潮洲时,仍然还是被言官赵至道旧案重提而弹劾罢官,史载“毒由梁、李也”。

那么,刘克庄的这首《落梅》诗以及《黃巢战场》诗中“不是朱三能跋扈,却缘郑五欠经纶。”为什么会被梁成大和李知孝指为“谤讪当国”,而史弥远非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有必要了解史弥远其人以及理宗皇帝是怎样由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内便一跃而成为宋朝历史上的第十四位皇帝。

二、史弥远与韩侂胄

史弥远,字同叔,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孝宗时的宰相、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史浩的第三子。光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官太常寺主簿、大理司直、司封郎中、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史弥远为人阴险狡诈,善于玩弄权术。他靠的是阴谋和权术一步一步登上南宋的权力巅峰。

韩侂胄,字节夫,北宋抗金名将、魏忠献王韩琦曾孙。韩侂胄的父亲娶了高宗皇后的妹妹,官至宝宁军承宣使。韩侂胄以父荫入仕,官历阁门祇侯、宣赞舍人、带御器械、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所谓“知閤门事”只是宫廷中负责朝会、游幸、宴享以及文武官员、外国藩邦来宾朝见礼仪的一个小官。由于他是太后的亲戚,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被时任知枢密院事的赵汝愚利用,发动了一次近似宫廷政变的内廷禅让,扶持光宗皇帝的第二子赵扩登上皇帝的宝座,是为“宁宗”,从此被宁宗皇帝重用,当上右丞相兼枢密使。

韩侂胄深知他是由一个只管内廷事务的外戚而登上权力的高峰。如果不能建立殊绝的功勋是难以服众的。而他与杨皇后的矛盾更使他感到是一个潜在的威胁。韩侂胄认为要建立殊勋的最好办法就是出兵北伐,收复中原失土。而当时北方形势的发展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使得韩侂胄认为有机可乘,是他北伐,收复中原失土,建立盖世奇功的最好时候。

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韩侂胄在一些主战大臣的积极鼓动下,错误地认为“金国业已困弱不堪,王师若至,势若拉朽。”贸然发动了对金的战争,史称“开禧北伐”。

由于轻敌和准备不足,“开禧北伐”不到半年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南宋王朝被迫再次屈辱求和。面对金朝以索取韩侂胄人头、割两淮、增岁币、犒赏军银、降金、宋叔侄关系为伯侄关系等无耻要求,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的史弥远竟然厚颜无耻地秘密奏请宁宗皇帝,诛杀韩侂胄以满足与金议和的要求。宁宗皇帝听后沉默不语,无可置否。但对韩侂胄本来就怀恨在心的杨皇后却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与史弥远勾结,于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趁韩侂胄上早朝时派兵埋伏在他上朝必经之道,趁其不备把他拖入玉津园内乱棍打死。

史弥远在与杨皇后合谋诛杀了韩侂胄以后数日,便由礼部侍郎升为同知枢密院事,不久又升为仅次于宰相的参知政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正月知枢密院,六月入为副相,十月除右丞相兼枢密院事,从而成为南宋继秦桧之后又一个权倾朝野,祸乱朝政长达二十六年的大奸臣。 

三、韩侂胄与杨皇后的荣辱之仇

杨皇后与韩侂胄的荣辱之仇,源于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宁宗皇后韩氏突然病故,这对韩侂胄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韩侂胄靠的就是韩皇后的亲戚关系走上政治舞台和权力的巅峰。没有了韩皇后的支持,韩侂胄成不了大气候。韩皇后逝世以后,韩侂胄极力想把与他同样也有一层亲戚关系的曹贵妃扶上皇后的位子。但宁宗皇帝的另一个妃子杨氏对皇后的位子早已垂涎很久。

杨氏少以姿容被选入宫。她不但“任权术”,而且“颇涉书史,知古今,性复机警。”她不甘心就此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此,她与韩侂胄在宫廷内明争暗斗,展开了一场为了尊荣和权力的殊死斗争。斗争的结果以杨妃子的胜利而告终。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十二月,宁宗皇帝下诏立杨氏为皇后。但杨皇后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因为,她认为手握执政大权的韩侂胄对她始终是个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她密谕史弥远和她的堂兄杨次山“择廷臣可任者,与共图之。”

四、史弥远与理宗皇帝

史弥远登相位,独揽大权以后,本可就此适可而止。然而由于他与皇子竑的矛盾,使他感觉到了潜在的危险。因此,他竟然再次铤而走险,阴谋发动了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扶持平民出身的赵乌孙取代皇子竑,登上了宋朝第十四位皇帝的宝座,是为理宗皇帝。

理宗皇帝原名乌孙,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虹桥里。乌孙虽然自称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但他与宁宗皇帝并不属于同一支脉。宁宗皇帝是宋太祖少子秦王赵德芳一脉。乌孙则是宋太祖次子燕王赵德昭的后裔。这二支不同支脉的宗室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蔓延,至乌孙这一代,其与宁宗皇帝的血缘关系已经十分疏远,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也不高。

乌孙的曾祖父和祖父均无一官半职。他的父亲赵希瓐生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尉。乌孙兄弟幼年丧父,与母亲全氏三人寄居在浙江绍兴的舅父家。乌孙舅父在地方上也只是个保长,地位低下,毫无权势而言。但其机遇极佳,在宁宗皇帝无嗣,沂王无后,宫廷权力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下被专权朝政的史弥远秘密觅选入宫,并用阴谋送上了南宋权力的最高峰。

宁宗皇帝虽有后宫、嫔妃先后给他生了八个儿子,但都已早早夭亡,没有一个长大成人。其所选定的宗室子景献太子不幸也在嘉定十三年(1220年)八月死去。无奈之下,宁宗皇帝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六月,下诏立与其血缘最近的同房兄弟沂靖惠王赵柄的嗣子,时为福州观察使的赵贵和为皇子,更名竑,进封祁国公。

而当时史弥远已经专权朝政十余年。皇子竑对史弥远专横拔扈,出入宫闱无所禁忌极为不满。有一次,他在东宫的墙壁上用手指着宋朝区域地图上的琼、崖地区对身边的人说:“吾他日得志,置史弥远于此。”即要将史弥远流放到广东、海南等边远地区去。但皇子竑的一举一动都被史弥远事先安插在他身边的美女耳目如数报告史弥远。史弥远听了非常的吃惊,因为他知道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谁掌握了太子,谁就掌握了赵宋王朝的未来。现在的太子对他显然是十分不利和危险的。工于心计的史弥远不甘心就此坐以待毙,于是,他开始“日夕思以处竑”,加紧谋划废立之事。

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他的心腹门客余天赐要回浙江绍兴老家参加乡试。史弥远便密嘱他顺便在这一带寻找与宗室相近的厚贤子弟,名义上说是以备继赵竑因入选皇子而空缺出的沂王府嗣,实际上是在为以后谋夺皇位做准备。

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秋,余天赐与一僧人同行遇雨,在绍兴西门外乌孙兄弟寄居的全保长家避雨时巧遇乌孙兄弟。乌孙兄弟自称是皇室远族。余天赐觉得十分奇巧,立即就把此事禀报史弥远。史弥远闻罢喜出望外,认为“此乃天命也”。于是他命余天赐秘密接乌孙兄弟来京亲自考察,并根据兄弟俩在宗室中的辈份用春秋战国时的国名,改乌孙名与莒,改其弟名与芮。为了使出身低微,缺乏教养的赵与莒能符合帝王身份,史弥远费尽心机一边安排余天赐的母亲照料其生活起居,一边选派其同乡,时任国子监、国子学录的郑清之教他研习经史礼义、文章翰墨、朝廷礼仪。

赵与莒被秘密召入宫后,一天,史弥远在杭州净慈寺为其父做佛事时,在惠日阁内秘密约见了郑清之,明确告知他:“皇子不堪负荷,闻后沂邸者甚贤。今欲择为讲官,君其善训迪之。”并允诺“事成,弥远之坐即君坐也。”史弥远深知事关重大,因此,他在告知郑清之阴谋废立的同时也告诫郑清之这些话只能:“出于弥远之口,入于君之耳,若一语泄者,吾与君皆族矣。”

在史弥远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赵与莒被确立为沂王嗣,补秉义郎,旋即又授右监门卫大将军,赐名贵诚,进邵州防御使。而当时皇子竑已为检校少保,进封济国公。为了使赵贵诚能与皇子竑的地位均等,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史弥远又趁宁宗皇帝病重弥留之际,假宁宗皇帝诏命以赵贵诚为皇子,改赐名为昀,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为取代皇子竑,承袭皇位做好准备。

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在位三十年的宁宗皇帝驾崩,一场酝酿已久的废立事件终于爆发。史弥远串通了曾经与他合谋诛杀韩侂胄的杨皇后假传遗诏,命赵昀嗣皇位,贬皇子竑为开封府仪同三司,济阳郡王,判宁国府,并于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湖州事变”后迫济王竑自杀于湖州治所,然后昭告天下济王病故。       (本版图片来源于网络)(詹淑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