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刘克庄与“梅花诗案”(二)
【发布日期:2018-05-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五、“湖州事变”与济王之冤

“湖州事变”,也称“霅川之变”、“济王之变”。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济王竑被史弥远矫诏废去皇子地位,贬居湖州。湖州渔民潘壬、潘丙两兄弟与其从兄潘甫三人不满史弥远擅自矫诏废立,率领太湖渔民和湖州巡卒数百人冒充山东“忠义军”李全的军队,借夜幕掩护翻墙越入济王府,将黃袍强加在躲在水洞中的济王竑身上,拥济王竑为帝,并发表文告历数史弥远擅自矫诏废立等罪名。

天明之后,济王竑发现拥立他的不是山东“忠义军”李全的军队,而是湖州当地的一帮乌合之众,大惊失色,知道此事难成。于是他急忙与湖州驻军将领合谋反正,并派出郡将王元春向朝廷禀报。“湖州事变”很快就被平定了。

“湖州事变”给史弥远造成很大的震动。史弥远认为只要济王竑还在,对他和理宗皇帝终归是个威胁。为了斩草除根,根除后患,他派心腹余天赐挟医到湖州以给济王竑治病为名,迫使济王竑自杀于济王府内,然后诏告天下济王竑病故。为了掩人耳目,史弥远还郑重其事地要理宗皇帝下诏追赠济王竑为少师,保静镇潼关节度使,准葬西山寺,并辍朝三日以示哀悼。不久,很快又收回成命,不但不予追赠,反之追夺济王竑的王爵,降封济王竑为巴陵郡公,继而再降封为巴陵县公,改葬西溪。史弥远把济王竑的封号一降再降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把济王竑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六、 忠义人士的抗争

然而,史弥远对济王竑的处置,不但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反而激起朝野更大的激愤。当时朝廷里许多正直的大臣如理学大儒真德秀、魏了翁,户部郎官张忠恕,大理寺评事胡梦昱,金部员外郎洪咨夔和蜀中进士邓若水等纷纷冒死上书直言,为济王竑鸣冤叫屈。户部郎官张忠恕和大理评事胡梦昱上书理宗皇帝,认为理宗皇帝对济王竑的处置不当,以致招来夺位杀兄的谤议。金部员外郎洪咨夔则把矛头直接指向史弥远。洪咨夔认为:“济王之死,非陛下本意。”蜀中进士邓若水更是指责史弥远“夜矫先帝之命,弃逐济王,并杀皇孙。”请求理宗皇帝“行大义然后可以弥大谤,收大权然后可以固大位,除大奸然后可以息大难。”在这一批忠义人士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当为理学大儒真德秀和魏了翁。

真德秀认为济王竑的爵位被废,理宗由宗室嗣王直接入继大统有违纲常。他上书理宗皇帝指出:“陛下初膺大宝,不幸处天伦之变,有所未尽,流闻四方,所损非浅。霅川之变,非济王本志,前有避匿之迹,后闻讨捕之谋,情状灼然,本末可考,愿诏有司讨论雍熙追封秦邸、舍罪恤孤故事,斟酌而行之。虽济王未有子息,然兴灭继绝在陛下耳。”要求理宗皇帝能够仿效宋雍熙年间太宗皇帝处置秦王赵廷美的故事,赦免济王竑的罪,追复爵位,并选宗子以继嗣王位。

秦王赵廷美与其兄宋太宗赵光义均为宋太祖赵匡胤子。宋太宗即位之初,同平章事赵普因与宰相卢多逊有隙,诬其与太宗的弟弟,时任开封府尹的秦王赵廷美阴谋篡夺皇位。卢多逊被贬流放崖州。赵廷美先是被罢开封府尹、西京留守,继而又被降为涪陵县公,安置房州。赵廷美蒙冤气郁成疾,不久即病殁,年仅三十八岁。太宗皇帝闻之呜咽流涕,谓宰相曰:“廷美自少刚愎,长益凶恶。朕以同气至亲,不忍置之以法,俾居房陵,冀其思过,方欲推恩复旧,遽兹殒逝?痛伤奈何!”下诏追封他为涪陵王,赐谥悼。诏以长子德恭为峰州刺史,左武卫大将军,封安定郡候,判济州。次子德隆为瀼州刺史,右武卫大将军,封长宁郡侯,判沂州。其女婿韩崇业亦为静难行军司马。真德秀的意见虽然与胡梦昱、洪咨夔、邓若水等人不同。他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史弥远和理宗皇帝,而是站在维护皇权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的立场上希望理宗皇帝能够“进德修业以掩前失”,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以挽回不良的影响。魏了翁在得知济王竑被迫害致死并夺爵位,又不按王礼厚葬非常不满。他每次觐见理宗皇帝时都要劝谏理宗皇帝“请厚伦纪,以弥人言。”然而,史弥远和理宗皇帝害怕恢复济王竑的爵位,并选宗子继嗣王位会威胁到他们的权力和帝位,因此一直不肯恢复济王竑的爵位并为其立嗣。真德秀临终还以不能为济王竑伸冤昭雪为最大的遗憾。

史弥远对真德秀、魏了翁等人恨之入骨,指使梁成大、李知孝、莫泽等上疏弹劾真德秀、魏了翁等人。诬告真德秀“大奸似忠”,“舛论纲常,简节上语,曲为济王地。”魏了翁“首倡异论”和“欺世盗名,朋邪谤国。”真德秀、魏了翁和洪咨夔先后被罢官,胡梦昱则被流放到象州(今广西)后不久死于贬所。

七、 断肠梅花与朱三其人

刘克庄十分敬佩真德秀、魏了翁和胡梦昱、洪咨夔等一大批忠直人士不畏强权,敢于冒死直谏,伸张正义的勇敢精神,同时也为他们遭受到的打击和迫害打抱不平。他的《落梅》诗实际上就是借咏被无情的东风吹落满地的梅花和历史上屡遭罢黜的柳宗元和屈原,抒发他对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一大批忠义人士因反对史弥远擅自矫诏废立而遭罢逐的不平和愤慨,谴责史弥远擅自矫诏废立,专权朝政的罪行。

刘克庄《落梅》诗中“东风”指的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掌管春天的神东君。范成大《春后微雪一宿即晴》:“东君未破含春蕊,青女先飞剪水花。”陆游《落梅》词:“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孤高:意为孤峭高洁。古代诗人多以此喻指梅花。

刘克庄《落梅》诗中的所谓“迁客”,指的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积极支持并参加由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成为革新派的中坚人物。革新派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引起了宦官和大官僚贵族的恐慌,仅仅进行了一百四十几天便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先是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县)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被赦回长安。但由于宰相武元衡的反对,又被贬到更远的秦岭以南的广西柳州。

“骚人”指的是我国战国时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士大夫,官居左徒,原来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但在联秦绝齐或是联齐抗秦的问题上,屈原与楚怀王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靳尚的谗言,疏远并流放屈原。当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湖南境内的汨罗县时,听到楚国的都城已被秦国军队攻破,楚襄王出逃,百姓流离失所,悲痛欲绝,遂于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愤而投江自尽。

刘克庄《落梅》诗赞颂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仁人志士虽然遭受到罢官或流放,但他们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高尚品德就像“偶粘衣袖久犹香”的梅花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刘克庄《落梅》诗的最后一句“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以及《黃巢战场》诗中“不是朱三能跋扈,却缘郑五欠经纶。”更是以史讽今,把矛头直指擅自矫诏废立的史弥远和刚刚登上帝位的理宗皇帝,把史弥远和理宗皇帝比作“谬掌花权柄”的“东风”和唐末篡唐夺位的梁太祖朱温,并严厉谴责那些贪生怕死,不敢坚持气节的大臣。

刘克庄诗中所谓“朱三”指的是唐末篡唐夺位的梁太祖朱温。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父朱诚,家道贫寒,在乡村以教书为生。母王氏,生三子,依次为朱存、朱昱、朱温。朱温排行第三,故乡人常称其为“朱三”。朱温的父亲早亡,自幼随母佣食于大户人家。朱温年青时不务正业,以武勇自负,后加入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作战骁勇,屡立战功被提拔为队长、偏将军、同州防御史。唐中和二年(882年),朱温叛投唐朝,诏授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朱全忠率兵反攻黄巢,连克蔡州、徐州、兖州、郓州等地,开始拥有自已的势力和地盘,并逐渐成为割据中原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

朱全忠势力强盛以后,野心也随之膨胀。他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权和朝廷内部宰臣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和权力斗争,最终达到了控制朝廷,实现其改朝换代的目的。

唐昭宗即位之初,朝廷中宦官与朝臣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相当激烈。宦官杨复恭、韩全海等人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宰相崔胤企图利用并依靠朱全忠来打击宦官。朱全忠则趁机派兵进入朝廷捕杀宦官,接着又杀死宰相崔胤,将唐昭宗挟持到洛阳,并于唐哀宗天祐元年(904年)杀死昭宗,立其子祚为帝,是为哀帝。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废掉哀帝,自立为帝,改国号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梁。

刘克庄诗中的“朱三”是专称,而“郑五”则是泛称。意在借唐末几任宰相崔胤、柳璨,太尉张文尉和枢密院使杨涉等人喻指南宋朝廷中的一些朝廷大臣,批评他们这些人在史弥远的淫威和倒行逆施面前贪生怕死,不但不敢坚持气节,反而纵容史弥远擅权,矫诏篡逆。

崔胤,字昌遐,为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善于阿谀迎合,唐昭宗时先后四度拜相。唐末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崔胤明知朱温有野心,不但没有想方设法阻止,反而助纣为虐,引狼入室,结果招致身败名裂。同样,继崔胤之后为相的柳璨则积极奔走于汴梁与长安之间为朱温篡唐牵线搭桥,充当卖国牙郎。枢密院使杨涉则手捧国玺赴洛阳为朱温称帝加冕授玺。刘克庄认为正是这些“郑五”们“欠经纶”,才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刘克庄《徐先辈集题跋》云:

呜呼,亡唐者岂朱三之罪哉!盖崔氏、柳氏、杨氏皆唐大族,累世卿相,而缁郎(崔胤)挟温劫天子迁洛,璨(柳璨)为卖国牙郎,涉(杨涉)手提传国宝玺授温。

八、病后访梅

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专权朝政长达二十六、七年的史弥远终于死了。当刘克庄听到史弥远死,诗禁解的消息时,欣喜若狂,竟然挥笔一口气连写了九首《病后访梅》诗,泄发他长期淤积在心中的愤慨和不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首诗是:

  

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幸然不识桃并柳,却为梅花累十年。

  

与梅交绝几星霜,瞥见南枝喜欲狂。

便欲佩壶携铁笛,为花痛饮千百场。

“梦得”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他因积极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元和十年(815年)他被召还后,旧地重游作了一首《游玄都观詠看花君子》诗,因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被当权者认为是在讥讽他们,先后又被贬去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和州(今安微省和县)。所谓“左迁”,古时人论位次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罢官或贬官为左迁。“数”为屡次、多次的意思。“长源”为唐玄宗天宝年间翰林院士李泌。李泌,字长源,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因其一首咏柳诗中有“青青东门柳,岁晏必憔悴。”被当权的宰相杨国忠认为是在影射他,被贬出京城,回家过隐居的生活。

    刘克庄第二首诗表现的是他听到史弥远死,诗禁解时的狂喜心情。全诗以瞥见已多年没有见到的梅花正冒着严寒含苞待放,佐以酒、笛子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他长期被压抑的愤怒和难以言状的欣喜心情。

至于刘克庄因为“梅花诗案”被罢官后究竟被废闲多长时间?有人根据刘克庄《病后访梅》诗中“幸然不识桃并柳,却为梅花累十年。”就不加考证地认为刘克庄被罢官废闲的时间为十年。其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是宋未元初的方回。方回在其所著《瀛奎律髓》中认为:

绍定癸巳,弥远死,诗禁解,潜夫为《病后访梅》九绝句云:“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为梅花累十年。”……时潜夫废闲恰十年矣。

“废闲十年说”由此产生,并一直被许多人沿用至今。

其实,刘克庄第一次因为“梅花诗”被罢官废闲的时间并没有十年。因为,就在刘克庄被赵至道复劾罢官的次年,即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即已被起通判吉州,但他并没有赴任,而是应时以显谟阁待制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真德秀的邀请,赴其幕下任将作监兼帅司参议官。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真德秀被召入朝权礼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刘克庄援例求退,诏以匠簿供职。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真德秀在朝以“学贯古今,文追骚雅”荐举刘克庄入朝任宗正寺主簿,不久又升任枢密院编修官兼侍郎官。

刘克庄第一次因为“梅花诗案”而被罢官废闲的时间虽然没有十年,但“梅花诗案”对他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史弥远的死而不了了之,而仍然还是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影响着他的一生,让他受尽了不少“风流罪”。因为刘克庄的“梅花诗”触犯的不仅仅是专权朝政的史弥远,而且还有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理宗皇帝。因此,他在理宗皇帝亲政的四十年中仕途坎坷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本版图片来源于网络)(詹淑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