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行
儿时放学回家,我时常可以在家门前的老树下看到那位捏面人的老人,他总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来到这里。看上去他大概有六十多岁的样子,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留下了沧桑的印记。清瘦的面庞上架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面透射出矍铄的目光。老人很少开口讲话,也从来没听过他叫卖吆喝,只是默默地捏他的面人。
老人每次来,我都要站在旁边看很长时间。他的“百宝箱”对当时还是孩子的我有极大的诱惑。小箱子有两层,上层放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比如小刀、小花伞、羽毛、小剪子、小篦子、竹签等各式小巧好玩的工具;下层是一溜排列整齐的各色面团,用一块布盖着,红的、粉的、绿的、黑的、黄的……花花绿绿的面团不仅使我眼花缭乱,还勾起了我的食欲,我总是把它们与又香又甜的年糕联系起来,心想如果蒸熟了吃,味道一定挺好。
在小箱子上面的支架上,插着老人的作品,有拖着钉耙的猪八戒、手持单刀的武二郎、打着花伞的小媳妇等等。老人最常捏的是孙悟空,先取一块粉色面团裹在竹签上,捏出头与身子,再用手中的小刻刀勾勾点点,眉眼口鼻就全有了。再取一段红色面团搓成圆柱,两端用黑面包起,粘在竹签上,孙悟空就穿上了黑靴红裤。老人把黑色与黄色的面团在一起,在掌心碾平围在腰间,就成了虎皮裙。再用冰糕棍裹上一层薄薄的黄面做成金箍棒。把孙悟空一只手遮在额前,一只手紧握金箍棒挽在身后,这样手搭凉棚、倒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就捏成了。比较复杂的姜太公钓鱼、时迁偷鸡等则较少捏,价格也要贵一些。
每次看老人用面团变出各种美妙的人物,我就有一种要拜他为师的冲动,幻想着丢下沉甸甸的书包,抛开枯燥的课堂,从此跟着这位可亲的老人穿街过巷,行走江湖……但又一想,这种绝活老人怎肯轻易授之于人,于是一次次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我经常是看着看着入了迷,直至被母亲揪着耳朵拽回家吃饭。待吃完晚饭,再回来看时,老人已经飘然而去了。他总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我不知道他来自何方,去向何处,但我的心中却一直认为他一定是住在某个山洞中,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许多年过去了,门前的老树已被人伐掉,盖起楼房。捏面人的老人自我上初中以后就再也不曾来过。虽然也见过其他艺人捏的面人,但总觉得手艺粗疏笨拙,不如那位老人捏得流畅自然生动传神。不知老人是否找到了传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古老的民间工艺是否有人继承?每当怀想起那位捏面人的老人,我的心头总会涌起一丝遗憾:当初为什么没有跟他学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