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课外大课堂(下)——莆田二中1949年至1966年学生课外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18-05-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后来下乡到西天尾渭阳村演出,同样受到热烈欢迎。自1961年至1965年,以音乐教师俞昌连组织学生演出为主体的一连串大型组歌、歌剧和中小型节目的文艺演出,格调高雅,内容精彩,演技出众,在校内演出后引起不小的轰动。走出校门演出,也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具体说来,1961年排演组歌《黄河大合唱》,应邀进莆田县委大礼堂,为出席会议的全县人民代表演出;歌剧《洪湖赤卫队》,应邀为驻军第28军后卓官兵演出。1962年,排演歌剧《红松店》、组歌《莆阳烽火》。后者由莆田县文化馆方清廉作词,该校音乐教师俞昌连谱曲,并任导演和前台指挥,该校高一学生林春明也参与其中《钟楼颂》章节的歌词创作。音乐气势恢宏激扬,同时具有浓郁的莆田民歌色彩,淋漓尽致地演绎了闽中革命史章。《钟楼颂》气贯山河的旋律,让该校师生倍感亲切与自豪。

1964年和1965年,该校文艺队改排小节目,学习内蒙古乌兰牧骑文艺队深入基层,先后到涵江、华亭、黄石、渠桥、忠门等地为社员演出。有歌舞《洗衣歌》《丰收舞》等,小型歌剧《听松颂》等,莆仙戏《送肥记》等,反响也很好。

阅读运用 提高升华

课外阅读和文章、书画习作,为该校广大学生的普遍兴趣,是学生们学习课本知识的自然延伸。

优秀作品阅读。广泛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那个时代该校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老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中外名著,开出系列书目,学生参考这些书目,结合自己兴趣到藏书丰富的校图书馆借书阅读。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名著《战国策》《左传》《史记》《三国志》等,现代文学作品有《谁是最可爱的人》《新儿女英雄传》《我的一家》《红岩》等,科普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等,外国文学作品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开垦的处女地》《母亲》《青年近卫军》等。有些学生课外阅读达到痴迷的程度,吃饭看,走路也看。为了啃掉“大部头”,有的熄灯后蒙着被子打着手电筒偷偷看,有的节假日不回家接连不断看,使得老师不得不出面劝阻,引导他们科学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大量涉猎课本以外的作品,有效开阔了大家的知识视野。中外文化精华,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莘莘学子的心灵。

道德修养阅读。这种阅读,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对那个时期学生思想修养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有两种,那就是1963年阅读《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1965年起学习毛泽东选集和诗词。阅读有关雷锋的书,是在全国全民开展学习雷锋的热潮中进行的,雷锋的事迹,感动了该校的学生,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一遍又一遍地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学雷锋做好事,做好事不留名,在学生中大量涌现,雷锋精神塑造出他们特有的时代共性。学习毛泽东著作,对大家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像张思德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像白求恩那样做高尚的人,所树立的榜样力量,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走向。

运用中提高。广泛的课外阅读,给该校学生文章、书画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家课外生活多样,要表达的内容就丰富,表达的欲望也强。

学校开辟了众多让学生表达的园地。各个班级教室后面有黑板报,两侧有学习园地,年段的楼梯口旁边有学生习作专栏。黑板报图文并茂,一改通常所用的粉笔书写、插图,用的是彩色水粉,整个版面与众不同,鲜明亮丽,很能吸引人。负责画刊头和插图的学生许元英、周金武等同学,正是从此起步,不断增加兴趣,不断提高画画技能,终于在画坛领域成就一番事业。

阅读与运用,培养出后来成为文学艺术大家的陈文灿、许元英、周长赋等学子。陈文灿是教授、著名画家,漆画作品《武夷风光》高高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许元英是研究员、著名画家,国画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书画大赛金奖、一等奖,作品为多个国家收藏。周长赋是国家一级编剧、当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品有《秋风辞》《沧海争流》《江上行》等,多次获曹禺奖、文华奖等国家级剧本大奖。

莆田二中这一优良传统,春风般地渗入到改革开放以来该校的学生课外活动中。1980年,它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活跃的中学生活动先进学校”称号,1990年以来,广泛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目前,正在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这一优良传统,对于新课程改革,对于新时代的育才,就显得非常有传承的必要和意义。(涂雨)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