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方言 点滴辨惑(七十三)
【发布日期:2018-05-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八十一、拗牙、谣假、幺蛾、诱讹

音áo gá,义为假或骗的词,在莆仙方言中出场率很高。例如“伊讲áo gá话”“汝áo gá骗我”,等等。áo gá这个词在莆仙地方童叟妇孺都会讲,经常讲。可是áo gá用哪两个汉字,却不衷一是,五花八门,最直白的记音:拗牙、后嘠。莆仙戏老著名剧作者朱国福在剧本中写为“谣假”,因其音与义都比较符合词意,笔者也曾经跟着这样写:如在《莆仙方言点滴解惑十七·六加三、鄙十》中,有“谣假三七低”的莆仙方言熟语。

其实以áo gá为音、义为假或骗的词,现代北方方言中也有,古代汉语也早就有。áo gá一词在北方方言中也没有统一规范,有时写为“幺蛾”,有时写为“夭蛾”。笔者最近在电视剧中就看到“你又想出什么‘幺蛾’子了(义同想鬼点子)”“你‘夭蛾’人家(义同骗人)”的字幕。这个“幺蛾”和“夭蛾”与莆仙方言的áo gá,音义很接近。可见áo gá不是凭空而来的,必有源头。兴趣刨根揭底的笔者,在浩如烟海的古汉语中找到它的身影——  囮。

 囮这俩字在现代汉语的字书中属很偏僻的字,极少人认识它,运用它。而早在汉代就被《说文解字》收入了:囮或从繇, 同囮,音猷。《说文先训》中“囮”作“  ”。

  囮”在古代是什么音义呢?  《唐韵》以周切,《集韵》夷周切,並音猷。囮《广韵》《正韵》《韵会》均注吾禾切,並音讹。囮,鸟媒也。《广韵》“囮,网鸟者媒,谓之鸟媒。”唐刘洵《岭表录异》卷中:“鸺鹠为鸱也,为囮,可以聚诸鸟”。清王士祯《渔洋诗话》卷下:“宋景文云:率鸟者繫生鸟以来之,曰  吕”。清吴翌风《蔡邕论》:“今夫捕鸟者,择其黠者,以为囮,谷米以饲,滤泉以饮。”其意即用经过选择训练的活鸟引诱他鸟来,伺机捕捉。这样捕鸟称之为囮子,或 子。在古代书籍中可以看到这个词。如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宗九》:“若后世教衰行薄,私利乘权,无不可爵饵之士,无不可囮之民。”《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听见他囮着呆子要了花钱。”这里的囮是招致,诱骗之意。《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二年》:“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这里的囮是媒介之意。

囮”是古代一种捕鸟常用方法方式。从文字结构看,“囗”是罗网的形象,中间的“繇”“化”(讹省)是表音。后来这种捕鸟手段少用了,字也成了偏僻字,不常用,而被同音同义的“诱讹”所代替。“诱讹”与成语“点灯诱蛾”的诱蛾很接近,所以就出现“幺蛾”、“夭蛾”。

莆仙方言áo gá若写成“诱假”,词义侧重于假,而“  囮”原义虽有假的成分,但侧重于诱骗。现在áo gá到底要写成哪俩汉字,既符合原义,又符合时代,还要群众好认好写,很值得语文家动动脑筋。就现代汉语的生态环境,笔者认为写为“诱讹”比较合适。例如莆仙方言一句看似十分玄奥的熟语:“áo gá三,七十二。”其实是明白不过的,可以写成“诱讹三,实是二。”(王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