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南湖三先生”是梁陈时人难以否定(下)
【发布日期:2018-05-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二)

反观“南湖三先生”是梁陈时人的说法,我们则可以找出一大批的史志和学者记述,朝代均早于清代郑氏族谱,其可信度亦远超族谱这种私家著述。

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的唐代御史黄滔的《莆山灵岩寺碑铭》是目前已知最早记载南湖郑氏开莆来学的文献。略曰:“昔梁陈间邑儒荥阳郑生家之。生严乎一堂,架以诗书,既而秋一夕,风月清朗,俄有神人鹤发麻衣,丈余其状,见于堂曰:诚易兹为佛宇,善莫大之。生拜而诺,瞬而失。旋以堂居僧像佛,献其居为金仙院。”黄滔的碑铭,既涉及“开莆来学”时代和人物,亦涉及广化寺前身灵岩寺的创建渊源。其文中的邑儒“郑生”,就是“郑先生”的意思,其不直接指名,或是人所共知,或是避讳尊敬,总之,历史上,除了南湖的郑露三先生外,再无法找出第二家可以与之匹配的开莆来学人物了。近有所谓“伯纯、伯雄、伯良三兄弟”为梁陈南湖郑氏三先生之说,则为于古无征之谈。

到了宋代,传世莆田方志和新出著述不少,如郡志《莆阳旧志》《莆阳志》,还有《闽川名士传》《莆阳人物志》《莆阳杂记》《耆旧记闻》《游洋志》以及不少墓志、族谱等等,这为宋代史学家李俊甫著《莆阳比事》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莆阳比事》卷一“干戈不动,弦歌相闻”条载:“莆为文物之地,旧矣。梁陈间,已有南湖先生郑露书堂(露一名褒,今广化寺讲堂是也)。唐林藻,弟蕴,肄业其地。欧阳詹自泉山诣焉,原其所倡,非在常衮入闽之后也。国家涵养日久,迄今有‘三家两书堂’之谚云(以郡志、郑家谱参出)。”又卷七“罗汉化院,神人请地”条载:“广化寺,梁陈间邑儒郑露之居。俄有神人,鹤发麻衣,夕见于堂,请易为佛宇。露诺而献之,为金仙院。时永定二年也,隋升为寺,唐景云因白泉之瑞,改灵岩(唐柳公权书额犹存,详见寺碑记)。”可见宋《莆阳比事》这两条资料是引自官修郡志(《莆阳志》)、广化寺碑记并参考郑氏家谱的,亦可证宋代之郑氏族谱实际是记载南湖先生郑露为梁陈人的。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卷十三“兴化军·风俗”亦有类似的兴化郡志引用。

后代方志、通谱更是众口一词。如明代的《大明一统志》卷77:“凤凰山,在府城南三里,梁时邑儒郑露书堂在焉。”凌迪知《万姓统谱》亦持梁陈说。明《八闽通志》更不厌其烦地提及梁陈郑露。如卷3:“兴化府,儒风非在常衮后(本志:梁陈以来,已有郑露书堂。及唐贞元,林藻伯仲之肄业,欧阳詹来自泉山,原其所倡,盖非常衮入闽之后也)。卷11:“凤凰山,在南厢,山形如凤之展翼,故名。梁陈间,邑儒郑露书堂在焉。”卷44:“按旧志,莆人郑露倡学于梁陈之间。”卷45:“郑氏湖山书堂,在府城西南凤凰山下。梁陈间邑儒郑露读书于此,号南湖先生。后以其地施为金仙院,今广化寺讲堂是也。”卷71:“郑露,字恩叟,莆田人,梁陈时卜居南山,与群从庄、淑构书堂于其间,号南湖三先生。郡人业儒自露始。”卷79:“灵岩广化寺,在凤凰山下。梁陈间邑儒郑露家焉,俄有神人鹤发麻衣,夕见于堂,请易为佛刹,露拜而诺之。永定二年为金仙院。”弘治《兴化府志》亦多处涉及,如卷15:“湖山书堂,在莆田县南五里,梁陈间邑儒读书之所也。莆未塍海时,海潮直至南山之下,波光山色,互相动荡,故书堂据其胜以名。露有弟曰庄、曰淑,同读书与此,莆人称南湖三先生。后露以其地施为金仙院,吴四辅《事述》以为今广化寺崇胜庵地是也。”卷25:“梁陈南湖三先生祠堂,在今广化寺中。初,邑儒郑露与弟曰庄、曰淑家于此。后感异梦,以其地归释氏,即今广化寺是也。今寺讲堂东北隅,有三先生祠,像如仪。郑氏子孙每岁三谒祠,寺僧皆为斋供云。”卷34:“梁陈郑露,字恩叟。其先出荥阳,过江入闽。远祖昭尝过泉之莆口,爱其风土,因迁坟于南山葬焉。至陈时,莆犹未为县,人不知儒学。露与弟庄、淑自永泰徙莆,庐护墓侧,卜居南山之胜,构书堂以修儒业。后因梦舍书堂为永丰庵,又舍所居为金仙庵,别架小书堂以居。自露倡学后,莆人始兴学,号为南湖三先生。”

其他如康大和万历《兴化府志》卷2载:“梁陈郑南湖三先生祠堂,在广化寺中。初,邑儒郑露与弟庄、淑三人家于此。后感异梦,以其地归释氏,今广化寺是也。”明周华《游洋志》卷4载:“陈郑庄,字端叟,其先出自荥阳,过江入闽,远祖昭尝过泉之蒲田,爱其风土,因迁坟于南山葬焉。至陈时,庄乃与兄露、弟淑,自永太徙莆,庐护墓侧。据南山之胜,构书堂以修儒业,作篇章以训子弟。”

而明代文人学士之记,几乎亦不见异议。其中弘治六年(1493)进士、兵部侍郎郑岳更是力主先祖出“梁陈”之说,其所编《莆阳文献》序中谓:“郑、黄家学渊源,最号长远,梁陈间读书于众人未读书之时者,南湖郑恩叟先生也。”在《郑露传》中云:“郑露,字恩叟,其先出荥阳,过江入闽。远祖昭尝过泉之莆口,爱其风土,因迁祖坟于南山葬焉。至陈时,莆犹未为县,人未知学。露与其弟庄、淑,自福之永泰徙莆,庐护墓侧。据南山之胜,构书堂以修儒业,时作篇章,以训子弟。自是莆人化之,始兴学。”文末还注明资料“出吴源《名公事述》”。又《南湖郑氏祠堂记》云:“广化寺为吾祖露公所舍,寺故有祠。”又《赠宗彦于成守徽州序》云:“莆文献开先自吾郑氏,梁陈间,吾祖露公者始以其学倡于乡人,浸浸日盛,历唐而宋,遂为海滨邹鲁矣。”

实际上,郑岳之前的不少乡先辈也都是持梁陈说的。如明宣德五年(1430)探花、翰林学士林文《南湖郑三先生祠堂记》曰:“吾闽有太府卿郑露偕弟中郎将庄、别驾淑三先生,在梁陈间自永泰入莆,因祖坟于城南凤凰山麓,构书堂于南湖之上,讲圣贤之道,以倡文学,时人称为‘南湖三先生’。”又如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户部尚书仙游郑纪《屏山家庙记》亦云:“梁陈间,庄、露、淑三公结庐南山,倡道于莆,时号南湖三先生者,莆阳诸郑之祖也。”甚至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吴县祝允明的《梁太府卿郑公湖山书堂铭》亦云:“莆之郑,自昭始,由永嘉南渡,家而墓于邑之凤凰山。莆之学,自昭之孙露始。庐昭之墓,因湖山之胜作室其间,与弟庄、淑共学焉,是所谓湖山书堂。而露之季昆,当时所谓南湖三先生者也,时在梁、陈间。”清代以来,梁陈说始终还是占据主流地位,例证不再赘举。

综上所论,“南湖三先生”是梁陈时人的史载,切不可以轻率加以否定。我们与其指责古代“许多方志和文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讹传讹”,不如自省今人对先贤留下的文献尚未能深入了解背景与正确解读。(刘福铸)

分享至:
打印】  【关闭